​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老秀才蒲松龄自称柳泉居士)

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老秀才蒲松龄自称柳泉居士)

蒲松龄:考了50多年都没中的老秀才,谁能想到,他曾连考3个第一!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他的老家在柳泉庄,也叫满井庄,蒲松龄一直深爱自己的故乡,他自号柳泉居士,人们也叫他柳泉先生,由此足见。

柳泉居士生于崇祯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享年76岁。

一、老秀才蒲松龄

蒲松龄的祖上是小地主,他的高祖、曾祖,都读过书,但是功名均不大,他的祖父庸庸碌碌,并没有多少作为。他的父亲蒲槃,读书不得志,于是便回来经商,大概很聪明,所以不久便赚了很多钱,在家乡是数得上的富豪。

或许是对科举的执着和不甘,或许是当时社会对商人的轻视,蒲槃做买卖的同时,也不忘了读书。

蒲槃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儿子,之后便过继了自己弟弟的儿子,奇怪的是,后来蒲槃却一连生了四个儿子,蒲松龄排行第三。

蒲槃没有功名,但是从未停止过对功名的渴望,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自己儿子们的身上,尤其是,寄托在了蒲松龄身上。

年幼的蒲松龄,非常聪明,很会读书,在父亲的细心照料下,进步神速,一度被认为是家族的希望。

顺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58年,19岁的蒲松龄,参加科举,以县、府、道三个第一的身份,补博士弟子员(即秀才、生员)。

山东学道施闰章对蒲松龄赞誉有加,曾在他的卷子后说:“首艺空中闻异香,百年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移风易俗。”蒲松龄由是名声大振,这是蒲松龄一生最得意的时候。

但从此以后,蒲松龄几乎每科必考,一连考了五十多年,直到七十一岁,才循例得到贡生的身份。

从19岁到71岁,五十多年,他一直屡试不第,就像《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范进等人,当真是悲苦之极,但范进最后起码考上了,蒲松龄却没有。

蒲松龄是非常有才学的,但却一辈子都没得志。

蒲松龄的家族,虽然是小地主,但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等父亲死后,蒲家便开始拮据了起来。

在封建社会,一个考不上的秀才,无官可做,又不能整天在家吃白食,所以必须要找出路,比较常见的是两条:第一,替当官的做幕僚,跟着混碗饭吃,打个秋风;第二,做塾师,教书为生。

这两条路,蒲松龄都走过。

最初,他跟着同乡孙蕙做幕僚。其实幕僚,是一种“客人”,帮着“主人家”写写文章,迎来送往,坐陪酒宴等等,而且幕僚一般没有薪水,是所谓的“清客相公”,给多少,全凭主人家的心意,这其实和打秋风类似。

等到蒲松龄三十三岁的时候,他厌倦了当幕僚的生活,便回到家乡淄川,开始了坐馆教书的生涯。从此以后,一直到他七十多岁退休,蒲松龄一直都是以坐馆为生。其生活,无疑是清贫的。

二、《聊斋》并非唯一成就

正因为屡考不中,才激发了蒲松龄的创作情怀。所以,他的日常生活,一面是准备科考,一面是坐馆教书,一面是酝酿创作。

屡试屡败的科考经验,南来北往的生活经历,让他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他要寄托情怀,抒发内心的苦闷,这种心情是强烈的,也催生了他创作《聊斋志异》的决心。

《聊斋志异》是短篇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与《红楼梦》一长一短,可谓双绝,《聊斋志异》收录了短篇小说491篇(有版本494篇)。

书中故事大多精彩之极,文笔老辣,有时不过百余字,便敷衍出一篇绝妙的故事,由此足见蒲松林的大才。

《聊斋异志》借助人鬼狐怪的故事,或抨击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揭露封建官僚的黑暗,或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或赞美自由恋爱,具有丰富且深刻的思想意义。

像《聂小倩》、《婴宁》、《促织》、《小谢》、《画皮》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一度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比如,《聂小倩》的改编剧最多,已经高达30多部,但仍然翻拍不断(比如前段日子上映的《倩女幽魂:人间情》),足见聊斋剧的旺盛生命力。

其实,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蒲松龄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著述、诗歌(现存1024首),据统计,这些著作多达十余万字,有些更产生了非常广远的影响。如《秦松赋》、《日用杂字》、《农桑经》等,都是其重要作品。

《秦松赋》是蒲松龄登泰山观“五大夫松”时所写,有对松树的描绘,也有议论,文辞优美,读来极具艺术美感。

《日用杂字》是蒲松龄为了村童识字所编撰的一部书,全书三十一章。

详细介绍了如蔬菜、果实、花草、树木、日用杂物等名称,对涉及到的事物,不仅详细介绍了名称、产地,而且连用途、物候都描述了出来,可以说是一部相当优秀的科普作品。

比如书中提到“磨茹香覃从来贵,松伞猴头价不轻”、“高阁大厅朱隔门,花亭水榭玉栏杆”、“紫荆开时红满树,夹竹桃花开半年”……朗朗上口,非常实用。

《农桑经》更是一部研究农业的技术书,共有《农经》七十一则,详细叙述了从正月到九月之间,各月份的农活及做法,书中对种桑之法,也有着详细的论述,像种桑、压条、插条、收干叶等,无所不备。

此外,甚至还有畜牧养殖的方法、各种花卉的名目,可以说是一部具有科普性质的农业百科全书。

三、蒲松龄思想评述

蒲松龄做这些事情,大多是免费的“公益”,因为他自己虽然没有做官,但是却想努力做一个好士子,他的心目中,好官是赞美的对象。

他自己虽然不是官,但是总在文字中流露出这种思想,所以《聊斋志异》中随处可见对贪官污吏的批判,对好官的赞扬。

蒲松龄本身热心地方公益之事,比如,淄川因为道路险阻,出行困难,当地决定修路铺桥。

蒲松龄对此非常热心,不仅为此忙碌不已,而且还出了修路费用大概三分之一弱,高达三百两银子,这对于一贫如洗的蒲松龄来说,几乎是倾尽所有。

蒲松龄的慷慨和义举,由此足见。蒲松龄对农民和农村,是极富有同情心的。

总的来说,蒲松龄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对自己的学问也比较自负,但屡考不中,这也让他内心痛苦不已,越痛苦,牢骚越多,蒲松龄的很多诗,都表现了这种怀才不遇的感慨。

如“名士由来能痛饮,世人原不解怜才”、“生涯岁岁拥寒紅,落拓无成鬓欲庞”、“多君老健凌苍鹘,期在青云志不摇”等。

由于蒲松龄常年不第,所以他很多时候,是站在百姓的一面看问题的。他虽然一直热衷科举功名,但却始终没有爬上去,所以实际身份,不过是比百姓稍高的秀才。

而且蒲松龄一生多处于贫贱之中,对于百姓所遭受的欺压和痛苦,他看得清,也体会的到,也能借助笔触和自身的才识,将这些问题反映出来,这是一般百姓很难做到的。《聊斋志异》中多有批判之语,其根本,便是来源于此。

但尽管蒲松龄批判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但他实际上的思想,并没有彻底的否定封建制度,他不像曹雪芹那样深刻,即便看到了社会中的痼疾,也只是从规劝和改良的角度去建议。

所以,蒲松龄对于好官,总是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对于坏官,总是不遗余力的去鞭挞,他自己本身奉行的,便是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可以预见,如果蒲松龄能够科场得意,在历史上,也一定会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纵观蒲松龄的一生,常常是矛盾的结合体。

他的出身和所受教育都不差,他本身也具有极高的天分,很聪明,他一生热爱功名,但是一直都不得意;他一直想得到进士的身份,但却一生多是秀才;他想过美好的生活,但更多时候是身处贫贱之中。

由于蒲松龄一直热心功名,所以其思想中有庸俗的一面,但现实却是,他始终爬不上去,这就导致他更多的时候,是处于贫贱的位置,是与广大受苦的百姓站在一起的,所以其思想中光辉的一面占据了多数。

《聊斋志异》的写作,便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正所谓“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幻想的满足,是对现实的不满,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温度,便来自于他这种矛盾的两面性。

相关推荐

​古代绅士和士绅有什么区别?

​古代绅士和士绅有什么区别?

90

古代绅士和士绅有什么区别? 现代人提到“绅士”,恐怕最先想到的会是西方风度翩翩的男性。如今“绅士”一词已经成为了一个带有赞扬的褒义词,但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也有绅...

​叶适出生地 怎么评价叶适

​叶适出生地 怎么评价叶适

148

叶适出生地 怎么评价叶适 叶适高中榜眼,历经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曾参与“绍熙内禅”、实行屯田巩固边防、主张抗金反对议和,作为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他对后世影响深远。 叶...

​西夏梁皇后的子女 如何评价西夏梁皇后

112

西夏梁皇后的子女 如何评价西夏梁皇后 梁皇后出生于凉州一个汉人大家族,是西夏毅宗李谅祚的第二任皇后,生子西夏惠宗李秉常,还有一女李氏。儿子继位后,梁氏成为太后,并掌...

​宋慈法医作品《洗冤集录》 如何评价宋慈

​宋慈法医作品《洗冤集录》 如何评价宋慈

55

宋慈法医作品《洗冤集录》 如何评价宋慈 宋慈出生福建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与朱熹是同乡,被誉为法医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品《洗冤集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清朝唯一嫡长子皇帝 励精图治却背上骂名

​清朝唯一嫡长子皇帝 励精图治却背上骂名

96

清朝唯一嫡长子皇帝 励精图治却背上骂名 中国历朝历代都很讲究嫡长子继承制,都想让自己的嫡子继承皇位。不过,清朝那么多皇帝,却很少有嫡子继承皇帝,更是只有一个嫡长子继...

​和珅的生平简介 和珅的后代怎么样

​和珅的生平简介 和珅的后代怎么样

86

和珅的生平简介 和珅的后代怎么样 和珅是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大贪官,他从一个父母俱亡的穷孩子,一步步走到了富可敌国、权倾天下的大奸臣,他的一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戏剧性。和珅...

​苏定方为什么没进凌烟阁 如何评价苏定方

​苏定方为什么没进凌烟阁 如何评价苏定方

154

苏定方为什么没进凌烟阁 如何评价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朝著名军事家,曾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平葱岭之乱;夷百济、伐高句丽、定吐蕃,“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在开拓唐朝版...

​刘海粟简介 刘海粟的书法

​刘海粟简介 刘海粟的书法

167

刘海粟简介 刘海粟的书法 刘海粟在油画、国画等方面都有建树,其代表作有《黄山云海奇观》《披狐皮的女孩》《九溪十八涧》等。也许是绘画太过出色,掩盖了他书法造诣也同样深...

​他是康熙辅政大臣 却被称为逆臣关进大牢

​他是康熙辅政大臣 却被称为逆臣关进大牢

69

他是康熙辅政大臣 却被称为逆臣关进大牢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福临驾崩,年仅24岁。少年天子留下了太多的谜团,顺治是否未死而出家,这些疑问给后世小说演绎带去了...

​刘天和的作品 对刘天和的评价

​刘天和的作品 对刘天和的评价

187

刘天和的作品 对刘天和的评价 刘天和著有《保寿堂经验方》《刘庄襄公奏疏》等作品,曾治理河道,改进军器;数败鞑靼,击斩小十王;力革民弊、讨平叛乱等,功绩颇丰,深得百姓...

​德意志的国王奥托大帝一生取得了什么成就

​德意志的国王奥托大帝一生取得了什么成就

165

德意志的国王奥托大帝一生取得了什么成就 奥托大帝又称为奥托一世,是德意志的国王,亨利一世的儿子,德意志萨克森王朝的第二代国王,其一生之中积极的进行了南征北讨,可以算...

​张栻简介 张栻生平介绍 张栻后裔

​张栻简介 张栻生平介绍 张栻后裔

166

张栻简介 张栻生平介绍 张栻后裔 张栻,世称南轩先生、张宣公,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又和李宽、 韩愈 、周敦颐等人并称石鼓七贤。 张栻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