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牺牲后,他的5个子女后来结局如何呢?长子官至正部级
李大钊是我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无私奉献自己,甚至最终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抛之脑后,在1927年4月,张作霖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将李大钊迫害而逝世,从此以后,李大钊先生就只能活在人民心中了。
李大钊和年长自己6岁的妻子赵纫兰一生共育有五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在李大钊牺牲的时候,最大的孩子年仅18岁,最小的才几个月,那么他们后来的结局如何呢?
长子李葆华
李葆华是李大钊先生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其长子,其出生于1909年,从小就深受李大钊思想和精神的影响,所以在1925年他就义无反顾加入到共青团中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奉献自己了。
在1927年4月李大钊牺牲的时候,李葆华已经是一个18岁的成年小伙了,当时他已经成为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深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由于身份特殊,所以国民党当然不愿意放过李葆华,从而派人去四处搜寻李葆华的下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葆华没有办法,只能在亲友的秘密帮助下离开北京前往日本东京去了。
去到东京之后,李葆华于192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李葆华始终没有忘记父亲未尽的遗志,所以他继续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付出着,在1931年5月的时候,李葆华在日本加入共产党,并且担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的书记一职。
就算是环境再危险,李葆华始终保持和父亲一样的大无畏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事业不断奋斗,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李葆华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义无反顾离开日本,回到上海参加了抗日学生会以及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上海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当中。
李葆华一直以来工作都特别认真负责,深得党组织的信任,在1935年的时候,李葆华就被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河北省委驻东京特委代表等重要职务,在任期间,李葆华始终任劳任怨,认真完成工作,深得上级领导赏识。
就这样,李葆华从战争年代一直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自己,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成立了,在建国之后,李葆华担任了水利部部长,1962年又从北京调往安徽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在安徽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李葆华工作认真、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深得安徽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大家将其亲切地称之为“李青天”,足以见得大家对李葆华的信任程度,就是靠着自己始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李葆华后来又被调回北京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正部级)。
李葆华一生都致力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当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父亲的遗志,不管是自己处于危险环境中,还是后来身居高位之时,他都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遗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为国家和党的事业无私奉献自己。
晚年退休之后,李葆华一家人住在一所老旧的房子里,国家先后多次提出要给他换房子的要求,都被李葆华拒绝了,他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在李葆华的培养下,他的儿子李宏塔也继承了父辈的优良品质,担任领导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公正廉明,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坏了5件雨衣、7双胶鞋,为的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够有所提高。
长女李星华
李星华出生于1911年,从小和父亲之间的接触就比较少,在李星华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日本留学了,一直到后来李大钊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并且成为教授,生活稳定下来之后,才把李星华接到自己身边。
可惜好日子没有过多久,李大钊就在1927年牺牲了,在李大钊牺牲的时候,李星华已经16岁,张作霖逮捕李大钊之际,李星华刚好也在,就被一同逮捕入狱,在监狱中关押了23天才得以出来,出来之后,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家属必须在限期之内离开北京。
赵纫兰还沉浸在李大钊牺牲的悲伤之中,可是为了子女们的生存,她只能忍住悲伤带着大家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乐亭县大黑坨村生活了。回到家乡之后,原本还在读书的李星华,也没有办法再继续读书,只能辍学在家中照顾病重的母亲以及自己的三个兄弟姐妹,一直到1931年暑假,母亲病情稍微好转一些之后,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李星华才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1932年,李星华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反帝同盟大会,同年3月,她就加入到共产党之中,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为革命奉献自己了。加入我党之后,李星华参与到地下党工作之中,先后营救了很多被捕的地下党成员,因为工作特殊,所以李星华先后多次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但是她就算处于极度绝望的环境之中,依旧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
母亲生病在家,李星华不放心,申请党组织在1933年将其接到北京生活,同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李星华和送葬队伍一起将父亲李大钊埋葬在香山万安公墓之中,在父亲安葬好一个月后,母亲交代了自己的身后事,便追随李大钊而去了。
1935年,李星华投入到129抗日救国运动当中,后来和民俗学家贾芝结婚,1940年去到延安继续革命工作,到达延安之后,李星华被选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后来便长期在延安教书,从事教育工作。
建国之后,李星华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院任教,为祖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可惜晚年期间,她受到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被迫害导致双目失明,就算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旧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并且将其完成,在李星华去世不久后,这本书就出版了,对研究李大钊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次女李炎华
李炎华出生于1919年,在李大钊牺牲的时候,她仅有8岁,已经对父亲有着比较清晰的印象了,在父亲牺牲之后,李炎华跟随母亲以及姐姐李星华等人回到老家生活,一直到1931年李星华去北京复学的时候,李炎华才跟随姐姐一同去到北京学习。
可惜处于战乱之中,后来李炎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迫于姐姐李星华以及哥哥李葆华他们身份特殊,所以李炎华也不敢大张旗鼓寻找他们,只能在私下偷偷寻找,奈何想要找到家人,实在是难上加难。
找不到家人之后,李炎华一个人回到家乡,从事着教育事业,在偏远的山区,将知识传播给大家。新中国成立之后,李炎华在人事局任职,工作期间,她始终兢兢业业、朴素低调,一生虽然不像哥哥姐姐那样轰轰烈烈,但也足够值得后人尊敬。
次子李光华
李光华出生于1923年,在李大钊牺牲的时候,其年仅4岁,对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他对父亲的认识,都是后来哥哥姐姐们告诉他的,在父亲去世后,李光华跟随母亲回到老家,可是没有几年,母亲也生病去世,因此年幼的李光华只能跟着哥哥李葆华一起参与到革命活动之中。
1940年,李光华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去到延安,先后担任了中共乐亭县委宣传部长和唐山华新纺织厂党委书记等职务,在那些艰苦的年代,李光华始终坚持学习,他坚信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中国面貌,所以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之人,在建国之后,其被调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幼子李幼华
李幼华是李大钊最小的孩子,在李大钊牺牲的时候,他仅有几个月,就连一声父亲都来不及喊,李大钊便不幸牺牲了,对于父亲的印象,大多都是后来从哥哥姐姐们的谈论之中得知的,不过这也并不影响李幼华对父亲的尊敬以及对父亲遗志的继承。
李幼华从小就是在哥哥姐姐们的教育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一直认真刻苦读书,后来成为了新中国教育行业的佼佼者,担任过北京大峪中学校长等职务,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
结语
李大钊的五个孩子,有三个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两个从事教育工作,虽然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工作领域也不一样,可是他们身上无一例外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继承了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品质,始终无私地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自己,也许这种精神就是李大钊留给子孙以及我们后人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