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9兵团实力如何?战力碾压国军三大王牌兵团
都知道《冰雪尖刀连》中主角们所在的第七尖刀连,是隶属于志愿军第9兵团,有关该兵团的介绍,雨田君也在之前几期的文章中也有提过。不过还是有很多网友问——都说它是三野的绝对王牌。
那么这个9兵团到底有多强呢?
在这里雨田君就以同时期国军和我军其他兵团,进行系统的战力对比,来好好剖析这个粟裕手中最强王牌的真实战斗力。
三野9兵团
三野王牌9兵团
这里还是按照国际惯例来简单介绍9兵团。
9兵团从1949年2月编制开始,构成其基干的军(纵队)就一直变动,这里主要说的是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后入朝作战到水门桥战役时期。
该时期的9兵团,其组成是由第20(1纵)、26(8纵)和27(9纵)军组成,3个军都是粟裕口中华野五大头等主力军之一,其中20和27军还称为三野最强的两个军。在编制上三野的各军一直贯彻,粟裕在1949年2月的整编方案:
“中央军委决定,三万人左右一个军(炮兵团除外),但目前全国统一困难,暂时可以按一个野战军为单位统一编制。我们每个军编九个步兵团,另一个炮兵团,共35000人左右”
因此在渡江战役阶段,三野的军都是33制单位。
渡江战役时期的第三野战军
不过到了1950年初,考虑到渡海作战和抗美援朝9兵团的独立作战的需求。粟裕将9兵团各军改为和四野其他军一样的四单位制,即一个军有4个师。粟裕将32军撤编之后的1个师和30军撤编后的两个主力师分别加强给入朝作战的9兵团3个军。
比如以志愿军第27军为例,该军原辖除了原来的第79师、80师、81师之外,还加了一个94师(原隶属32军,同样也是胶东部队出身)。
这样9兵团的一个军就拥有5万人左右,其中20军50569人,27军50501人,26军48894人,全兵团总兵力约15万人。
这个兵团人数规模其实是要超过三野以往的兵团人数,更不要说一野和二野这种小型兵团,略少于四野编制大兵团。
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9兵团
除了兵力多之外,9兵团的装备也是处于顶尖的存在。
得益于被编入渡海作战先锋,以及入朝作战的要求,军委对9兵团也进行了较大的加强。
这主要集中在炮兵上
13兵团没有队属炮兵,但每个军都配属一个重炮兵团,其中20军装备最为豪华,配属炮兵11团(特纵榴弹炮团)装备3个美制榴弹炮营,配属36门105mm美制榴弹炮,26军则是炮兵14团。装备3个日式野炮营,装备36门75或105mm日式野炮营,27军配属炮兵第16团,拥有一个榴弹炮营(9门105美制榴弹炮),2个日式野炮营配属18门日制三八式野炮。
因此入朝作战的三个炮兵团共装备有美制105mm榴弹炮45门、日制75mm野炮54门,合计99门重炮,特别是105mm炮极为先进,同时期美军的师属炮兵就是装备这型火炮。
9兵团的105mm重炮
除此之外,在师属火炮上,原本被编制于团一级的步兵炮、重型迫击炮(100mm以上)都被集中编入师部,与师属山炮营一起被编成师属炮兵团。比如,27军的3个师属炮兵团(缺94师资料)合计20门步兵炮,38门山炮和24门迫击炮,合计72门压制火炮,平均每个师24门,可以看成是2营单位制炮兵团(我军一般以12门炮为一个炮兵营)。
15万人的9兵团,有重炮99门,288门左右的压制火炮。以及1300门左右以60mm和81-2mm的中小口径迫击炮,(其中:20军392门,26军435门,27军494门)。
除了炮兵之外,第9兵团还装备了3600挺轻重机枪(580挺重机枪),13000支步枪和34000支左右的马步枪。
因此作为当初粟裕制定的渡海战役前锋,9兵团在国内各大兵团中也是处于第一等之列……
作战中的9兵团机枪组
9兵团有多强呢?
所谓强不强其实要看对手是谁,这里可以类比于对国军兵团和我军内部兵团。
先说和国军对比,都知道国军大规模使用兵团番号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共成立了22个兵团,除了胶东汤恩伯(范汉杰)的第一兵团是临时设置之外的战略单位外,在大决战时期,国军最强的兵团有三个,分别是:
邱清泉的第2兵团、廖耀湘的第9兵团和黄维的12兵团。
国军美械炮兵
邱清泉的第2兵团是由整编第5军改编而来,其下辖第5、12、70、72和74军(重组后的),全兵团合计12万人,五大主力占了两个。
其中以在淮海战役前一直没受到打击的第5军最强,下辖第下辖第45、46和200师,号称徐州剿总第一王牌,在火炮上拥有一个12门制的105mm榴弹炮营,和3个12门75mm山炮制的山炮营。而其他军则显得有点平庸,以1947年12月底为例,12军(东北军)下辖野炮8门,山炮12门, 70军(以第5军为基干组成)拥有野炮8门,72军野炮9门,74军山炮12门,除此之外第2兵团还有一个快速纵队,除了一个战车、汽车和工兵营之外,还有国军一个炮兵第10团(成名于台儿庄会战,在抗战中一直是国军战略炮兵单位)下辖36门制105mm榴弹炮,以及一个重迫击炮团36门。
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
合计野炮和榴弹炮75门,师属压制火炮才50门,和9兵团野榴炮相差24门,压制的火炮和步兵炮相差5倍,别说和9兵团相比,除了重炮之外,国军邱清泉第2兵团就是和27军相比也刚刚相差不大。
就上述对比上来说,国军第2兵团别看是5个军12万人,但真正能打的也就第5军而已,不仅人数上对我军是劣势,就连在炮兵上也大幅落后于9兵团。
国军精锐的第2兵团
第2兵团如此,隶属于华中剿总,战力要弱于2兵团的黄维12兵团也要弱于我9兵团,而很多人认为黄维兵团比邱清泉兵团强,其实还是因为当时黄维兵团对包围其的中野在装备上有绝对优势,而当华野部队加入战斗之后,黄维就被快速突破。
在淮海战役中的黄维兵团下辖4个美械军,分别是第10、14、18和85军还有一个快速纵队,全兵团配备75毫米山炮120 门,野炮和榴弹炮60门,全兵团配备,81 毫米迫击炮200门,60毫米迫击炮860门。重炮要弱于第2兵团,更不要说和9兵团相比。
无论是从什么维度上对比,关内的这两个国军兵团都要弱于9兵团。
精锐的国军第12兵团
而关内兵团如此,关外兵团呢?
很多人将辽沈战役前后的廖耀湘第9兵团称为国军最强兵团,巅峰时期第9兵团兵力要超过18万人,下辖:新1、3、6、49、52和71军,合计6个军,其中新1和6军是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第71军是全美械部队,52和49军是半美械部队,按理说拥有驻印军两大主力应该会很强才对,但实际上新1和6军早就不是1945年巅峰时期了。
刚进入东北的国军美械部队
新1军有榴弹炮12门,山炮32门,新3军(不详),新6军榴弹炮8门,山炮30门52军有4门野炮,11门山炮,71军山野炮10门(5门山炮)和32门步兵炮,可以看出除了新1和6军的重炮基本和9兵团一个军相当,而其他山炮等支援火炮都不如我军9兵团,因此别看廖耀湘手上人数巅峰时超过9兵团,但在炮兵和其他装备方面,要弱于我军第9兵团。
因此,就在解放战争时期,志愿军第9兵团无论是从战斗意志、人员素质还是装备上看都要碾压和吊打国军最强的三个兵团。
国军廖耀湘兵团
碾压国军王牌兵团的9兵团,在我军内部兵团排名中如何呢?
这个结果同样也是很很强,当时我军很多兵团在1950年以后基本上都撤编了,只有少数如9兵团一样为渡海作战一直保持庞大编制。而在这些保留的兵团中,9兵团能排在第2,排在第1的则是志愿军最王牌的13兵团。
当时的13兵团汇集了四野的第38、39、40和42军4个步兵军,人数达到了20万人。同时还配属了炮兵第1、2和8师,以及汽车、工兵团等配属部队,全军压制重炮为282门,各军和师属炮兵220门,合计500门,火炮是9兵团的1倍多,因此第9兵团真实战斗力要弱于13兵团。
有意思的是2个兵团都是隶属于东北边防军,13兵团为一线部队,9兵团为二线部队。
东野炮纵,抗美援朝时期是13兵团队属炮兵
雨田君说
作为我战斗力最强的兵团之一,第9兵团在我军看来尽管已经很豪华了,但和对面的美军比却依旧处于劣势。当时9兵团主要作战任务是对美陆战1师和第7步兵师以及配属的韩军作战。当时一个美军师的编制是108门105mm以上重炮(含36门重迫击炮),还有一个坦克团和3个坦克连145辆坦克,一个师的重炮数量就超过我军第9兵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步兵师还得到了来自空中的飞机支援。
可想而知,我军当年在长津湖打的有多苦。
可即便是这样艰苦的条件,我9兵团也是按照预定的穿插计划,直接在长津湖拦截住陆战1师等部,取得了长津湖大捷,给了气焰嚣张的联合国军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