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赤峰市平庄 历史故事

内蒙古 赤峰市平庄 历史故事

选自《平庄村历史沿革回忆录》

在内蒙古自治区、在辽宁省东部、在河北省北部、在赤峰市,提起“平庄”这个地名,可谓人所共知。公元前3500-前3000年,在今平庄东古山小五家乡黄花沟已有“小河沿文化”时期的人类活动。

公元前2100——前1800年,在今平庄东古山西六家、平庄北新窝铺村(现向阳村)等地已存在“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公元1800——前1600年商先民昭明及其后裔居于紫蒙之野(今平庄老哈河沿岸)。

公元770——前476年,平庄地区为山戎、东胡部落活动地域。

后梁乾化六年(911年),契丹部酋长耶律阿保机征服奚,奚地纳入契丹版图,平庄地区属之。

契丹大同元年(944年)契丹改辽,平庄地区属之。辽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辽中京建成(今宁城县大明镇),平庄地区属中京道。

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金将银青率20万大军于花道(今平庄东古山)附近迎战蒙古军,被蒙古大军木华棣部斩杀8万,金军大败。

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喀喇沁部部长苏布地率昆弟色棱等降金后,清封苏布地之子古鲁恩起布为贝子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翼并世袭,平庄地区南部属之。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平泉设八沟理事同知厅,平庄地区属辖区地。

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平庄地区下大雨,平庄北山处煤窑被雨水淹没。

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平庄地区南部的五家,赵蔚文(绰号赵五皇上)之母从北京起回“龙票”(采煤执照),从此,五家煤矿由赵家开采。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平庄北侧什大份(今山前)附近小煤窑开始采煤,当时建立井三个,斜井一个,深度40-70米,矿工多时达400余米,年产煤在 9000吨,1913年6月,煤窑被雨水淹没,40多窑工未能生还,窑主逃走,煤窑停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二十二日,平庄地区降大雪一昼夜,境内平地积雪3尺多。这一年热河都统呈请立县,德宗皇帝“朱批”始置建平县,平庄地区属于建平县。

民国元年(1912年),在平庄东南喇嘛地鲍玺办私塾学堂一所,收学生10余名,私办学堂在平庄地区兴起。

民国3年(1914年),民国政府在昭乌达盟、卓索图二盟地域设热河特别区,平庄地区属之。

民国20年(1931年)取消喀喇沁旗建制,平庄地区属建平县管辖。这一年,平庄建立综合市场,集市贸易开始盛行。

民国21年(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在平庄东南的喇嘛地村办国民初级小学一所,教师王仲之,有学生20名。

民国22年(伪满大同2年1933年),日军占领赤峰,平庄地区随之沦陷。

民国23年(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3月28日叶(柏寿)赤(峰)铁路修建动工,1935年6月23日铺轨完毕。9月,临时货运开始,11月30日全部竣工,12月1日,正式通车运行,设平庄火车站。

民国26年(伪满康德4年1937)伪满州国实行旗县复合制,在设建平县的同时,又设喀喇沁右旗,平庄地区归建平县及喀喇沁右旗所辖。

民国29年(伪满康德7年1940年)实行旗县合并取消县制名称,在平庄设伪满喀喇沁右旗公署。

民国30年(伪满康德8年1941年)5月,日军在平庄东南马蹄营子修建军用机场,建有长300米宽100米的飞机跑道一条,飞机库9座,可容纳飞机18架,现遗址仍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平庄地区党组织通过各种方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接收当地的伪政权,建立人民政权,各村成立农会。平庄地区人民群众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清匪反霸斗争,巩固了革命胜利成果,为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时期,平庄先后归建平县(1945年8月——1946年9月)、建中县(1946年10月-1947年11月)、喀喇沁旗(1947年9月——1949年10月)管辖。

1945年8月16日,中共热中地委派刘佐斌任建平县县长,吉郑兴为县委副书记,率领20余名干部到平庄,接收伪满政权,建立人民政权

1945年9月17日,苏联红军一部进驻平庄。伪满喀喇沁右旗公署正式向中国共产党交出政权。9月下旬,建平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政府设在平庄,全县划分为9个行政区,平庄区为第六区

1945年9月份,中共建平县委员会在平庄成立,吉郑兴任副书记。11月,中共热中地委派陈光到平庄任建平县委书记。建平县委又建立了区、村等基层革命政权,先后在叶柏寿、小塘、朱碌科、建平黑水、平庄、乃林、公爷府、七家、旺业甸等地建了十一个区。平庄区委书记兼区长张泽林在平庄王景海的砖瓦窑,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李世英等人从此接触了八路军,在张泽林的指导下,李世英与伙伴小刘、小于参加了区小队。

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十三军侵占了平庄,实行乡、保甲制1月11日国民党十三军占领了古山、热水火车站、同我军在热水、平庄、太平地一线形成了相持局面中共建平县委平庄区委等党政机关撤离县城平庄向平庄西部山区转移,并留下中共党员姚逢春等人坚持地下活动。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清算减租的土地问题的指示)按照这一指示平庄地区境内非敌占区内很快展开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的斗争、鼓舞了广大翻身农民的革命士气。土改运动的兴起,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1946年5月13日,平庄古山战役开始,冀察热辽军区独立旅六十五团、六十六团、七十团以强大的攻势向盘踞在平庄、古山、莫里河的国民党十三军五十四师一六二团及师属炮兵营的两个连发起了进攻。首先将莫里河(今美丽河)车站之敌逐出,歼敌一百余人,所剩之敌逃到古山与国民党一六二团主力合力共守古山与此同时,我军将其驻守平庄的两个连及一些地主武装歼灭二百余人,所剩残敌被压缩在日伪兴农合作社大院中。我军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迫使该敌于5月20日投降。在古山方面,独立旅主力部队经过三次强攻,摧毁了敌团部,于5月19日解决了战斗。战役共歼敌四百余人,俘敌七百余人,缴获一部分美机械化武器、弹药。我军亦伤亡千余人。平庄古山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保卫了赤峰,鼓舞了热河军民的斗志。

1946年5月23日,平庄区召开工农代表大会,庆祝平庄解放,表扬了在战斗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授予姚逢春特等战斗英雄称号,表扬了平庄西部地区各村人民对此次战斗的大力支援。

1946年9月,建平县西部的平庄、乃林、楼子店划出,成立建中县,县址设在平庄。同月,建中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成立,主任由曹珍担任。10月1日建中县委书记何祖福、县长方汝民到任工作。

1947年5月12日,建中县平庄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上级派土改工作团来平庄领导人民开展工作。团长石峰负责全面工作,曹东、莫于二同志具体负责平庄村的土地改革工作,他们同农会主席高文宝一起率领平庄村的群众搞土改运动。6月热中军分区在平庄阻击从赤峰撤退的国民党军队,消灭敌人一部。

1947年8月,在平庄现银河公园广场建设平庄烈士纪念碑。碑高12米,砖混结构,碑身为四面,每面平面呈梯形,台阶式基座,碑顶设五角红星,碑身正面阴刻“爱国自卫战争死难烈士纪念塔”,“野战独立十三旅,1947年8月立。”东西北三面阴刻碑文:“本旅于冀察热诸省,经中宫、宁城、建昌、新城子、西湾子、高丽营、平顶堡、上黄旗、象鼻山、东智、围场、北票即全沟等战斗,每攻必克,战必胜,蒋贼胆寒,匪徒灭迹。而冀察热辽之战局随亦改观。盖此旅死难烈士流血牺牲,视死如归,有以至之也。夫死难烈士乃吾民族精华,人民功臣。其凛凛英风,耿耿忠魂,沛乎塞于苍冥,而兴明辉于无穹,今建为序从志不朽”。碑园占地 7800 余平方米。园中松柏葱郁,环境肃穆,现已迁移到平庄北山森林公园中,供后人敬仰和悼念。

1947年11月1日,热河省政府发出通令,将建中县合并于建西县,旗县政府合署办公,称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平庄为九区,下辖21个行政村

1948年1月,平庄区按《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全面进行土地改革。

1948年2月,平庄地区开始发行“长城银行冀察热辽地方流通券”冀察热辽军区抗大分校(原军政干校)设立在平庄,喻楚杰任校长

1948年3月,平庄村高文保、程海二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平庄村最早入党的人。

1948年8月24日,平庄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扩兵工作的指示,征“政治上无问题,来历清白,年龄在18-35周岁,不扎大烟者”参军,到年底完成扩兵300人的任务。

1948年9月,平庄九区开始搞土地改革纠偏工作。组织生产自救。

1949年3月28日,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改为喀喇沁旗政府,平庄仍为九区。4月5日,村、区公所均改成村、区政府。各村都建立了治安委员会,建立秘密的、公开的除奸组织,除奸对象是反动逃亡地主、伪职乡保人员、敌特份子、反动会道门等。

1949年6月17日,苏联红十字半月协会派医疗专家哈赫洛娃(女)带领防疫人员19人和东北防疫大队50余人到平庄地区进行鼠疫防治工作,9月末,防疫成功,疫情解除,苏联红十字半月协会等人撤走。

1949年8月,热河省粮食局在平庄着手筹建国家粮库,平庄粮库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平庄、乃林、西桥、楼子店、建平县、赤峰县等8个区27个村的粮食收购工作任务,为解放战争服务。

平庄建村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村名演变的由来还要从清朝乾隆年间说起。

清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原平庄地区属清朝政府在平泉设八沟理事同知厅管辖地。那时,平庄的前身,也就是原来的村名叫李连窝铺,村落就在现在的平庄火车站西北的平地上,有100户人家居住。

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平庄的老旱河走向是从现在的平庄小山公园西入平庄,从东南顺铁路东出入老哈河。那时候,北起敖包山东的李连山,南止李连窝铺,全是公格营子大财主李连家的土地。

刚开始,开始此处不过是大财主李连家一处看地用的临时窝铺,后来有姓于和姓孙的两户也在此为大财主李连家种地耪青。年岁长了,他们有了积蓄,就将李家在此的部分土地买了过来,并定居于此。继后,又有赵姓、杨姓、刘姓、孟姓、鲍姓来此定居,形成了村落并移用“李连窝铺”为村落名字。

1935年,赤峰至叶柏寿的铁路开工,并且于此修建平庄火车站。使村庄迅速扩大,形成镇集规模。

由于这里地势平坦,遂将“李连窝铺”改名为平庄,意为平坦、平安的村庄之意。从那时起,平庄村、镇名地名一直延续至今。




相关推荐

​明朝时期,皇帝常服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151

明朝时期,皇帝常服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明朝,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下面趣历...

​古代皇帝的妃子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如何选妃的

​古代皇帝的妃子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如何选妃的

157

古代皇帝的妃子是怎么来的 古人是如何选妃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君王妃嫔从何而来,历朝历代君王都是如何选妃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古代皇权社会,为...

​德玛西亚的历史和人物简介

​德玛西亚的历史和人物简介

113

德玛西亚的历史和人物简介 德玛西亚是一个实力雄厚、奉公守法的国家,有着功勋卓著的光荣军史。这里非常重视正义、荣耀、职责的意识形态,这里的人民为此感到强烈自豪。德玛西...

​慕容鲜卑所建的五个燕国,分别是如何灭亡的?

​慕容鲜卑所建的五个燕国,分别是如何灭亡的?

194

慕容鲜卑所建的五个燕国,分别是如何灭亡的? 东晋十六国时期,由慕容鲜卑所建,国号为“燕”的政权并非只有一个,而是足足达到了五个,后世为了便于区分,分别称之为前燕、后...

​世界历史上哪些人可称大战略家

131

世界历史上哪些人可称大战略家 所谓战略家,就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远见卓识的人,尤其在政治、军事方面,更能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达到普通人难以达到的成...

​秦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战将

​秦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战将

109

秦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战将 #头条创作挑战赛#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宋朝的文化盛世是哪个皇帝的功劳呢?

​宋朝的文化盛世是哪个皇帝的功劳呢?

108

宋朝的文化盛世是哪个皇帝的功劳呢? 宋朝的文化盛世是哪个皇帝的功劳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有一个国策,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101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 乱世开篇:五代十国的登场 五代十国(907 年 - 979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唐代,下启宋代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

​历史上最让人心碎的20个爱情故事

​历史上最让人心碎的20个爱情故事

111

历史上最让人心碎的20个爱情故事 尽管我们渴望美好的爱情故事,但单相思、爱人英年早逝或夫妻分居的悲惨爱情故事却让我们着迷。莎士比亚在写下关于不幸恋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

​三国时期的廖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时期的廖立是个什么样的人

197

三国时期的廖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廖立,大家可能并不怎么熟悉,毕竟在蜀汉,大家了解的最多的可能就是诸葛亮了。毕竟他确实是太出名了,可是廖立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