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传奇大钟,一段屈辱历史,说说没有寺庙的海光寺过去那些事儿
若要评选天津堵车最严重的地方,那估计99%的天津人都得提到一个地方,海光寺。
相声里讲话,下午5点半,抢完银行走海光寺,警察来之前你要能跑了算你有能耐。
可天天“海光寺、海光寺”的这么叫,然而这里却看不到任何寺院建筑,只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大楼非常醒目。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光寺以前真的有一座佛门宝刹,对应今天的位置就是南京路与南门外大街交汇处的东北侧,大概就是海光新村、272医院附近。
从无到有 佛门圣地
早在清朝初年,天津城周围河道密布,风景优美,著名的明代八景之一“定南禾风”,指的就是天津城南门之外的风景。
▲年画中的海光寺
康熙四十四年,高僧成衡游历至此,被这一代的美景深深迷住,于是便修建了一座寺院,名为“普陀寺”。
▲海光寺旧照
帝王青睐 更名“海光”
十几年后,康熙南巡至天津,与寺院方丈成衡论艺,龙心大悦,泼墨挥文留下两副对联:
“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
“水月应从空法相,天花散落映星龛”
并为普陀寺赐题匾额“海光寺”,于是,普陀寺易名为海光寺。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康熙帝的青睐着实为海光寺带来了好运,官商纷纷捐金,对海光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使得海光寺殿宇弘敞。
▲海光寺旧照 图片来源:@笑看
1736年,乾隆路过天津,为海光寺御书“瀛蠕慈荫”的匾额。
此后,又陆续为海光寺亲笔写下了大殿匾“普门慧镜”,大殿联“觉岸正光明如水如月,法流大自在非色非空”等。
从此,海光寺名声大噪,一时风光无两。
“海光”不再 屈辱签约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破天津大沽炮台,沿海河上行,盘踞在三岔河口一带。
咸丰皇帝闻讯大惊,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赴天津处理,在海光寺与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文本 图片来源:网络
海光寺成为近代中国备受凌辱的见证,于是得了别名“签约寺”。
▲ 中英《天津条约》签约情景
▲海光寺签约图 与会者从左起依次是花沙纳 伊近利 桂良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大沽,占领天津城。联军在河北望海寺设北营,城南海光寺设南营。这是海光寺第一被外国军队占领。直至翌年,《北京条约》签订、天津被迫开埠后,联军才从海光寺撤出。
设立西局 毁于炮火
受尽外辱的清政府决定加强京城防务,在天津设立了军火制造局“西局”,当时的厂址就是在海光寺周围,因此也称为“海光寺局”。
史书记载:西局有八厂,共屋百余间,环于海光寺外。
1900年八国联军的炮火摧毁了海光寺195年的历史,随后日本侵略军占领并在废墟上建造兵营,自此海光寺彻底消失,片瓦不存。
▲海光寺被毁后的断壁残垣
传奇大钟 颠沛流离
海光寺之所以名气大,还源于一口拥有传奇色彩的大钟。
光绪四年(1878)德国克虏伯公司铸造一口大钟,重6500公斤,赠给李鸿章作为寿辰纪念。
据说大钟是德国人赠给慈禧太后的,慈禧以“送钟”(送终)不吉,转赐了李鸿章。不过很显然,李鸿章也不愿接受这份“美意”,便将大钟转赠海光寺。
▲大钟在海光寺内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迷案,让这口大钟被认为是来自欧洲的“诅咒”。
李鸿章收到这口大钟,便派机器局的7名技师在钟上刻了全部的佛教《金刚经》经文。但这7名技师在刻完经文后不到100天便相继死去。
更奇怪的是,对这7名技师之死,在天津的史书文献中却找不到任何记载,记载此事是英国人雷穆森于1920年以英文所撰写的《Tientsin》中。
日军占领海光寺后,将这口大钟转赠给英租界工部局,作为消防警钟悬于维多利亚花园。
▲大钟在英租界维多利亚花园
南开大学八里台新址落成后,英租界当局又将大钟送到南开大学,从此成为南开大学的校钟。
▲在南开大学时的大钟
1937年,天津被日军占领,海光寺大钟随着一批图书和仪器设备被日军从南开园中掠走,从此下落不明。
1997年,在南开大学被日军轰炸60周年之际,学校当局又重铸了一口校钟,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60年后重铸的南开大学钟
寺庙被摧毁,但它却作为地名保留了下来。现如今的海光寺早已看不出旧时的模样,繁华、高楼林立成了它的代名词。
宽阔的马路上人来人往,日子舒适安逸,但血研所大院里保存着的那些日军曾经使用过的营房、马厩和作战指挥中心,仿佛时刻提醒着人们曾经的这段历史。
(文章部分信息来源:新华网、文化天津、谈古论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