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媒┃很遗憾,还是有媒体把“共商国是”用错了!

说媒┃很遗憾,还是有媒体把“共商国是”用错了!

◎“共商国事”用错了

有一个词,每逢全国两会就会出现——共商国是

然而,这个词却常被读者误认为是一个错误用法,甚至有些媒体也混淆不清,比如:

◎《城市金融报》2016年03月04日01版《供给侧改革化为具体路线图》文中:会聚北京共商国事的代表委员们将展开热议、建言献策,制定出行动纲领。

◎《北京晨报》2016年03月03日05版《十大热点看两会》文中:会聚北京共商国事的代表委员们将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制定出行动纲领。

◎《云南日报》2016年03月03日06版《吹响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文中:会聚北京共商国事的代表委员们将展开讨论、建言献策,制定出行动纲领。

□以上三个例子中的“共商国事”应为“共商国是”。

细心朋友会发现,上面三个句子都是一样的。那么,出处在哪?难道原文也错了?嚼字哥经查询发现,出处为新华网《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题:吹响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2016年两会十大热点前瞻》。当然,原文中“共商国是”并没有用错。

那么,为什么以上三家媒体会在转载中错为“共商国事”呢?嚼字哥分析认为:他们在转载前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校对,可能认为“共商国是”是错误用法,就错改为“共商国事”。

◎“国是”与“国事”用法有区别

2006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的“编读互动”栏目曾谈到“国事”与“国是”的用法:

“国事”与“国是”在词义范围、适用对象、语体色彩和语法功能上都有区别。“国事”既可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大事、国策、规划等重大事务,有政策法规等含义。

“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而“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如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

“国事”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国是”则多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国事”与“国是”意义相近,但不是一个词的两种写法,而是两个不同的词,在实际使用上,“国是”要比“国事”的范围窄,因此不能用“国是”替代“国事”。

再看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

毫无疑问,“共商国是”是媒体标准用法。

◎“共商国是”有出处

“共商国是”源出《后汉书·桓谭冯燕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

对曰:“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文中,孙叔敖说“如果君臣不合,国家大事就无法商定”,庄王回答说“好吧,希望相国与各位大夫共同商定国家大事吧。”“共商国是”由此而来。

“是,则也”,语出《尔雅·释言》,“则,常也,法也”语出《尔雅·释诂》。据此,“国是”可以解释为“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国家大事”。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媒体使用“共商国是”,更为厚重。

◎媒体错用易误导

当然,有人会认为通用。如果通用,那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第2题的答案就算作B、C选项都对。严肃的高考题目只有一个答案,那么“共商国是”才是标准用法。

每个参加过高考的同志都知道,“共商国是”是一条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希望一些媒体别再胡乱刊登“共商国事”了,你让快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怎么看你?你让你的语文老师怎么看你?

很遗憾,你让你的语文老师失望了!

信息发布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汉语词典”下载《现代汉语词典》;回复“报纸错情1”查看100余份报纸差错。

微信〖个人微信:ksetzfq〗

合作〖不二网〗〖数字馆〗〖猛犸领地〗

刊期2016056期〗(总第82期)

相关推荐

​以太到底是啥?

​以太到底是啥?

104

以太到底是啥? 以太,这个概念在哲学和物理学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直至现代科学的边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以太不仅是物质的设想,更是人类对宇...

​精选的情侣头像情头

​精选的情侣头像情头

99

精选的情侣头像情头 精选的情侣头像 点击获取原图 请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情头CP一对两张】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喜欢就多多分享 精选的情侣头像 点击获取原图 请关注 you,I...

​北京冬天去哪儿玩?推荐10个绝佳旅游地方!

117

北京冬天去哪儿玩?推荐10个绝佳旅游地方! 1 八达岭滑雪 巍峨的长城边也可以一展身手~ 2 糖炒栗子 寒冷的风中,一包热乎乎的栗子捧在手心里别提有多惬意了! 3 延庆看冰灯 东北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