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保东吴的江东十二虎臣 到底有多强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通常把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合称为江东十二虎臣。和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相似,不过这十二人排名主要是出场顺序和武力表现,一般不按照当时官职称谓来定标准。
甘宁
甘宁
字兴霸,年少时主要从事绿林行业,组建水上队伍抢劫船只财物,为非作歹,人称“锦帆贼”。其后曾在刘焉父子、刘表手下任职。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东征西战。曾随周瑜攻击曹仁收复夷陵,助鲁肃镇守益阳阻击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一生战功卓著,射死凌操、砍死邓龙、射死黄祖、射死蔡壎、斩杀蔡中、斩杀马延、斩杀张顗、链砸朱光、冷箭射中乐进面颊。其战绩辉煌也只有关羽赵云等武将可与之相比,当然最精彩的还属逍遥津之战,他百骑劫曹营,毫发无伤,保护孙权死里逃生。孙权也因此称“孟德有张辽,吾有甘兴霸,足相敌也”。甘宁虽粗野凶狠,暴烈嗜杀,经常违抗命令,但是其开朗直率,有勇有谋,上达文人,下待士卒。所以,甘宁位列十二虎臣第一人实至名归,纵观整个东吴历史,也只有孙策太史慈可与之比肩。
凌统
凌统
字公绩,凌操之子,作战英勇,有国士之风。由于之前父亲凌操被甘宁射杀,所以在甘宁投吴后,凌统屡次发难,甘宁则是压制忍耐,尽量不和凌统起冲突。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之后又随周瑜在乌林大破曹军,攻打江陵,逼迫曹仁退走,后又随吕蒙收复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凌统曾与曹魏五子中的两位交过手,全部不分胜负。一个是张辽五十合,一个是乐进三十合。能够五十合战平张辽,说明凌统具备了一流武将的潜质,不过孙权提前收兵,通常被看作凌统略处下风,而三十合战平乐进,也说明了凌统即便可以跻身一流大将,也属于比较靠后的。另外,凌统在与乐进大战时,曹操曾命曹休放冷箭,凌统战马中箭被掀翻,眼看就要身死,亏了甘宁一箭射中乐进,至此凌统与甘宁摒弃前仇,结为生死兄弟。死后,儿子被孙权收为养子。
周泰
周泰
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与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瑶等人。周泰曾斩杀过战五渣张南,击退过曹仁,并且在乱军中先救孙权后救徐盛,遍体鳞伤依旧死战不退,因此深受孙权喜爱。射死甘宁的蛮王沙摩柯也被周泰二十合斩杀。看似战绩不错,实则不是很有说服力,冲阵虽然很猛,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演义中冲阵之后完好无损的也不少,而且联手韩当三十合战平许褚,许褚还游刃有余;夷陵之战,面对后辈关兴、张苞的叫阵也未曾出战。
程普
程普
字德谋,东吴三朝元老,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在赤壁之战中,与为左右都督,各领万人,于乌林打败曹操,后随周瑜大破曹仁、徐晃联军于南郡。
黄盖
黄盖
字公覆,和程普一样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是东吴资历最老的武将之一。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208年,随周瑜在赤壁抵抗曹军,与之隔江相望。建议火攻,使出“苦肉计”,并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其亲自引火船驶向对岸,焚烧曹军船只和军营,大败曹军。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赤壁之战后,平定武陵蛮夷叛乱、长沙益阳山贼叛乱。
韩当
韩当
字义公,早期跟随孙坚东征西讨,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平定鄱阳山越贼寇,参与赤壁、夷陵之战。不过韩当作为十二虎臣的分水岭,处境比较尴尬,在其之上的都是能与一流大将有一战之力的人物,在其之下的基本都实力平平,甚至可以说战五渣。韩当独自与人战斗的战绩不多,也没有比较耀眼的战绩。作为最早一批东吴大将,韩当既没有“老”的交代,也没有获得超然的地位,感觉不像程普、黄盖那样拥有很高威望,整体来说属于二流武将。
丁奉
丁奉
字承渊,其少年就从军,作战英勇,但对其的描述主要来自三国后期。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歼灭寇将军。其经历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朝武主,参与了东吴多次变动。孙权驾崩之后,魏国来犯,丁奉“雪地执短兵”,赤膊击溃魏军。吴景帝孙休时期,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皇权,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丁奉一生虽无什么耀眼战绩,但其是十二虎臣活到最后的一位,从曹操到司马炎时代,辅佐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时代的兴衰存亡。
董袭
董袭
字元代,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在会稽郡遇孙策后被其收入麾下。后随孙策讨贼,亲自斩杀黄龙罗、周勃两人。199年,跟随孙策攻打皖城,在寻阳征讨刘勋,到江夏讨伐黄祖。建安八年,鄱阳贼彭虎等人率众造反,董袭所向披靡,十天就平定了叛乱。常为敢死先锋,征黄祖时砍断敌军船绳缆而得胜。213年,曹操进攻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抵御敌军,指挥五艘战船前去救援,至夜深时,水面风浪四起,董袭死守船舱,最终溺水而亡。
徐盛
徐盛
字文向,早年随孙策抗击黄祖,合肥之战阻击张辽军,濡须口之战,徐盛单独上岸浴血奋战,杀退曹军。夷陵之战,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操死后,曹丕三路大军直指东吴,徐盛与全琮聚拢手下败兵,奋勇抵抗,杀退臧霸。后来,曹丕亲征大举伐吴,徐盛献计筑造百里疑城,吓退曹军。到了曹休时代,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成功防御敌军攻势。徐盛曾获得君主“大壮”,三国时期仅有张辽、徐盛二人获此殊荣。
潘璋
潘璋
字文珪,自幼家境贫寒,跟随吴主孙权后得到赏识,因其作战英勇,一路顺风顺水。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襄樊之战时,关羽威震华夏,潘璋与朱然率军截其后路,部下马忠生擒关羽父子,将其杀死。夷陵之战时,和徐盛一同抵御曹丕三路大军的攻伐。在《三国演义》里,潘璋擒得关羽,并夺其兵器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在夷陵之战时被关兴遇见所斩杀。但是这个人视财如命,贪痴嗜杀,经常设立军市获得钱财,又劫杀将士财物,但因其有功孙权并未责罚与他。
陈武
陈武
字子烈,年轻时一身正气,长相俊朗,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卓著,负责统领庐江精锐,可见孙策对其信任程度。孙策死之后,拥立孙权即位。由于其仁德善施,上至吴主,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其敬爱有加。在此之后陈武屡建功勋,每次战斗都英勇善战,被封为偏将军。215年,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突袭东吴军队,陈武殊死战斗,直至战死。
蒋钦
蒋钦
字公奕,早年跟随孙策起家,东征西讨,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208年,与贺齐一起征讨贼寇,杀敌七千,其余皆降。为人豁达,不计前嫌举荐徐盛。215年,从征合肥,与甘宁、凌统一起力战张辽,因功官拜右将军。219年,孙权讨伐关羽,蒋钦率领水军部队进入沔水,在回军途中不幸病亡。
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厚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