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纸涨价堪比『钝刀子喇屁股』,谈谈纸业市场的博弈与垄断
谁能想到,这看似平常的商品背后,竟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复杂的竞争态势。
中顺洁柔、维达纸业、金红叶纸业、恒安国际,这四家企业堪称卫生纸市场的“四大天王”,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却在关键时刻掀起了行业的惊涛骇浪。
曾几何时,当我们选购卫生纸时,或许并未过多留意价格的细微变化。
但从2021年开始一切悄然改变。四大天王联合发布通告,上调产品价格。

这看似简单的涨价行为,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和商业算计,恰似钝刀子喇屁股,虽不剧痛,却让人隐隐作痛。

从市场份额来看,而国内的纸品市场,四大巨头拿走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中研网数据显示,国内纸品市场上维达、洁柔分别占据30%和20%的份额,抽纸领域维达、清风、洁柔和心相印则分别占据17%、14.4%、14%和11%的份额。

生活用纸单位价值较低,运输成本在销售价格中占比较大,受运输半径制约明显。
这使得龙头企业虽难以完全垄断下沉市场,但却赋予了他们在城市市场强大的渠道控制能力,为卡特尔式的联手涨价提供了条件。
一提10卷的卫生纸,售价通常在20元左右,涨价10%,不过区区2元。
然而正是这种渐进式的渗透,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价格的上涨。我们或许早已记不清上次购买卫生纸的价格,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中,我们的钱包被慢慢掏空。

分析近年纸巾涨价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
在卷纸和抽纸等生活用纸的制造成本中,木浆成本占比超过60%。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国际木浆市场风云变幻。
2020年,我国木浆进口依存度高达72.8%。世界最大的木浆出口国巴西,其桉树生长迅速,成本低廉,供应了全球1/3的木浆。
但疫情导致欧美囤纸热潮,木浆价格从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大幅上涨,针叶浆和阔叶浆国际价格分别上涨74%和67%,运费也随之飙升。
这背后的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大型龙头企业有着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风险应对策略。他们通过做期货对冲原料涨价风险,提前大批量采购锁定成本。
查看中顺洁柔、维达国际等企业的财报,我们可以发现其存货大幅增加,这意味着他们早已为这场价格战做好了准备。

而中小微企业则陷入了困境,成本倒挂,越生产越亏损,只能苦苦支撑。
除了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四大天王涨价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清扫行业。
每一次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大波动,都是大厂扩大市场份额的良机。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原料端的压力传递给终端消费者,同时缩紧对渠道商的促销优惠。而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议价能力和市场渠道控制能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生活用纸行业的中小产能正在逐渐清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这与互联网企业烧钱挤垮同行的行为有着相似之处,只不过生活用纸企业借助的是原料价格波动这把“利刃”。
2021年中国造纸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数量已连续7年下降,铜板纸和白卡纸行业已进入寡头垄断竞争,前四大企业行业集中度高于80%,生活用纸行业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虽然产业集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产业效率,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上下游议价能力,但行业卡特尔的形成对消费者而言却并非好事。

涨价以原料价格上涨为借口,然而,当木浆原料价格下跌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卫生纸价格并不会随之下降。看看某些石油、石化企业的做法,便可知晓。
维达国际的半年财报显示,在国际原料暴涨的情况下,其营收和净利润依然实现了增长,这足以说明企业在这场涨价风波中获利颇丰。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生活用纸涨价的同时,文化纸企业和包装纸行业也纷纷跟风涨价。
涨价前,几大纸业巨头还一同宣布机器维修,虽声称是正常停机检查,但这与卡特尔联手规定商品产量的行为如出一辙,让人不禁联想到100年前的灯泡太阳神卡特尔,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

卫生纸市场的这场博弈与垄断,让我们看到了商业竞争的残酷和复杂。四大天王如同隐形的巨手,操控着市场的价格和走向。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价格上涨的无奈。
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如何在追求产业集中和企业发展的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将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或许,只有当市场竞争更加透明、公正,消费者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受益者,而不是被钝刀子一次次“收割”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