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定义来自)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概念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的,它有2个基本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特别是穷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一定义包含的思想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运用。
可持续发展就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3方面的协调统一,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可持续经济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做到了可持续经济,就能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达到可持续生态。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换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类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而不是要人类放弃高科技和现代化,再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中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总之,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基础薄弱,选择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贫困、创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选择。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实现三大目标,实现人口规模的零增长,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实现生态退化的零增长。而在三大目标的实现中,人口数量的零增长居首。
可持续发展内涵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可持续发展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发展。
2、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含义介绍
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2、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的明确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100多种,但被广泛接受影响最大的仍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该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