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第二军首任军长王震
特别声明:叶青松“首任军长传奇”系列文章,自2006年在《党史博览》刊发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经作者同意,现在本号进行连载,欢迎广大读者关注、阅读。未经党史博览杂志社或作者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
从民间到官方,有关王震的故事不计其数。本文不再去重复那些众所周知的故事,而是侧重书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王震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军长及其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是发挥笔者历时10年参与编纂解放军组织沿革史所掌握的大量原始档案资料的优势,记述王震的详细任职经历及其历史背景。
从国民党员到共产党员
翻阅王震的档案,其基本栏中的介绍内容为:“王震,男,曾用名正林、建成,1908年4月11日生,湖南省浏阳县北盛镇马战(原马跪桥)村人。” 特别让笔者感兴趣的是,在“参与过何种组织”栏内,赫然记载着“1925 年春,曾加入中国国民党”一行字。
王震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的。 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呢?
1921年,13岁的王震被从长沙回到马战村开办农校的田波扬讲课所吸引,非常想去长沙城玩。尽管浏阳离长沙不远,但王震一直未能如 愿。1922年春,王震获悉二叔王贵元要去长沙,便要跟着二叔去长沙。开 始,王贵元不肯带王震去,但王震好说歹说,并称除了去长沙看热闹外, 还帮二叔拉车子,才得到许可。到了长沙,王震却执意不肯回来。无奈的王贵元便留下了点钱,托在长沙做小生意的同乡给予关照,准备过几天再来带王震回去。
事情就是这么巧。几天后,王震在街上溜达,见到一个募兵站,便进去瞅了瞅,却碰到了一个当官的同乡。一聊二聊,王震被花言巧语的同乡军官说动了心,决定报名参军当同乡军官的勤务兵。后来王震才知 道,当时兵员奇缺,多半采取抓壮丁完成任务,募兵站能招到一个自愿当兵的,算是谢天谢地了。但是,王 知道这些情况已经晚了,几次想逃离都没能成功,而且连长还让哨兵把王震按在地上用皮抽鞭打,罚站队姿,有时还不准吃饭。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终于有一天,王震想办法逃了出来。出逃的第二天,在郊外被一菜农收留做送菜工,算是安顿了下来。
在往城里送菜的过程中,王震认识了长沙火车站副站长黎湘。黎湘知道王震的身世后,便叫他到铁路上做事。其实,黎湘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心培养王震。黎湘安排王震先是当长夫,打扫站台,搬运行李,接送电报,后来安排王震给局内各工会团体送材料和信件。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直系军阀吴佩孚派兵镇压, 很多铁路工人被打死打伤。惨案发生后,中共湖南省委组织了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王震被派去发传单。 王震冒险到各站散发传单,受到铁路工人的爱戴,被接纳为铁路工会会员。6月,王震被调到新河车站做分道夫和机务处月捐征收员。
1925年春,王震被任命为新河工人纠察队小队长。工作认真的王震,在新河召开的粤汉铁路长沙段工人大会上,被选为长沙职工分会执行委员。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按照程序,在卢炳夷、易定熬介绍下,王震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27年4月,震惊中外的“四一 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大革命失败。 共产党员遭到屠杀,而王震却在这一时刻写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被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9月,为配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新河车站组织了破路大队。王震带领第一分队在长沙猴子石和新河车站附近破坏铁路,造成国民党军一车厢军火爆炸,一车厢国民党军援兵死伤。自此以后,王震成了国民党追捕的对象。
率部参加长征,任职数次调整
被迫离开新河车站的王震,辗转株洲、安源、岳州(岳阳)、武汉,几经历险,于1929年10月回到自己的家乡浏阳。母亲见到王震,眼泪刷地一下就掉了下来。王震从母亲嘴里得知,因国民党政府当局抓不到他, 他的祖父王富成被杀害,父亲王贵财被迫逃往大屋山区躲藏,母亲也多次被传讯和拷打;如今湖南军阀何键派出1个旅3个团正在浏阳搞 “清乡”运动。
王震在家里是一刻都不能停留 了。当天,极度悲愤又无奈的王震离开家乡,然后与浏阳县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获悉距自己家5公里远的淳口,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 王震很快找到了这支队伍,并和当时游击队领导人徐洪、张正坤一起筹集枪支、扩充力量。1929年12月, 这支游击队改称第十九区联队。中共湘鄂赣边区区委和浏阳县委任命王震为十九区区委书记兼联队支部书记,张正坤为区联队队长,苏劳为政委(后苏劳病故,王震兼政委)。
1930年3月,第十九区联队升编为浏北第一支队。6月,第一支队编入湘鄂赣边区赤卫第六师,徐洪任师长。10月,湘赣特区决定成立湘东独立师,时任红一方面军政委的毛泽东和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指示王震率浏北一支队和浏东、宜春游击队组成独立团,参加组建湘东独立 师,王震任湘东独立师第三团政委。
1931年2月中旬,湘东独立师改称湘东南独立师。3月上旬,该师与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直属队和红五十八团在鄱县十都埒会师。会师后的部队配合红一方面军相继进行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8月1日,湘东南独立师改称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王震升任独立第一师政委,师长是李天柱。
1932年2月,独立第一师与独立第三师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未设军机关,军领导人由独立第一师领导人代理,李天柱任代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王震任代政委兼独立第一师政委。11月,中共中央派萧克、蔡会文到红八军任军长和政委, 独立第一师改称第二十二师,王震任二十二师政委。
1933年7月,红十六师、红十七师、红十 八师合编为红六军团。图为军团领导人萧 克(右)、王震在一起。
1933年7月,中革军委对湘赣两省红军进行调整,成立了湘赣军区, 王震被任命为军区代司令员,陈洪 时为代政委。湘赣军区根据中革军 委的秘密通令,决定将红八军改编为红十七师,红十六军改编为红十六师,红十八军改编为红十八师,以这3个师组成红六军团。红六军团未成立领导机关,由中共湘赣省委负责红六军团党的领导,军事指挥由第十七师领导人代理。8月,萧克代理军团长,王震代理军团政委,李达代理军团参谋长。他们奉中革军委命令率湘赣军区和红六军团突围到湖南中部开创新的苏区,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 其实,这是红六军团进行战略转移,揭开了整个红军长征的序幕,史称 “西征”。
1934年10月26 日,红六军团和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四川省酉阳县(今属重庆)南阳界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红六军团缩编为两个 团,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红二军团统一领导指挥红二、六军团的军事行动。此后,红二、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向湘西发动攻势,并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1935年9月底至10月初,蒋介石调集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了新一轮“围剿”,企图把红二、六军团消灭在龙山、永顺、桑植地区。
11月19日,在红十八师的掩护下,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瑞塔铺出发,突破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开始了长征。
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 ,毛泽东等以中革军委的名义, 命令红二、六军团改称红二、六军,并和随红四方面军南下的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任弼时任红二方面军政委兼红二军政委。 红六军军长为陈伯钧,政委为王震。 红三十二军军长为罗炳辉,政委为袁任远。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继续北上,于1936年10月达到陕北,与红一 方面军会师。到达陕北后的红二方面军,将红二、六军恢复为红二、六军团。陈伯钧任红六军团军团长,王震任红六军团政委。
“一把锄头一支枪,生 产自救保卫党中央。”
1937年7月中旬,毛泽东召见王震,说:“请你王胡子来,非为别事。 中央本来决定派你去苏联学习,现在风云突变,卢沟桥头打了起来,你就不能去了。中央作了改组红军体 制的决定,二方面军编为一二O师, 辖三五八、三五九旅;六军团编为三 五九旅,陈伯钧当旅长,你只当副旅长,实际是做政治委员的工作。陈伯钧带一个团留守后方,你带一个团上前线。你意见怎样? ”
王震当即向毛泽东表示:“当副 旅长可以,当团长也可以,只要上前线打仗抗日就行。”毛泽东很高兴, 又叮嘱说:“离开延安回富平(红六 军团驻地)之前,再去见见彭德怀、 贺龙二位老总,看看他们还有话说没有。你要回部队了,我预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8月25 日 ,中央军委正式命令: 贺龙、关向应、萧克、甘泗淇、王震组 成第一二O师军政委员会,贺龙任书记。9月2日,一二O师在富平县庄里镇举行了抗日誓师大会。9月9日, 王震率三五九旅旅部及第七一七团从韩城东芝镇东渡黄河,中旬抵达太原,归属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
10月,八路军恢复原来的政治工作制度,重设政治委员,王震被任命为三五九旅政委。1938年8月,陈伯钧调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王震任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
1939年9月底,王震率三五九旅直属队和第七一七团通过雁门关和同蒲路封锁线,于10月4日到达绥德。三五九旅旅部兼绥德警备区司令部,王震兼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等边区的封锁,毛泽东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叶 剑英还联名签发了《中央军委关于陕甘宁边区部队生产工作指示》,要求各部队积极经营农业生产,保证部队的蔬菜、油料、肉食和马草自给。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边区军民中迅速展开。
在大生产运动中,王震奉命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在全旅指战员誓师大会上,王震提出:“一把锄头一 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
三五九旅进入南泥湾的当年, 开垦荒地1.12万亩,收细粮1200余石,粮食自给率达到79.5%o第二年的自给率更高。于是,便产生了那首 经久传唱的歌曲:“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到处是庄稼,遍地是 牛羊……”
1943年7月,毛泽东到南泥湾视察时,第一句话就是:“刚刚来到就开饭,可见你们的粮食很多喽!”
吃饭中,毛泽东得知三五九旅在过去提出的“不要公家一粒粮、一 寸布、一文钱”的基础上,又提出了 “耕二余一”的口号时,点头微笑着对王震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 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 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不能像国民党,连棉花布都是外国的。”
毛泽东含泪送王震南 征,又热情欢迎王震北返
1944年下半年,日军对粤汉铁路沿线发起进攻,国民党军连连败 退,湘、粤、桂等省大片国土沦陷日军之手。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华南抗日力量,派一批干部去开辟越城、都 庞、萌渚、骑田、大庾岭等五岭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1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为发展湘鄂赣等地的工作,派王震、王首道、谭余保等率步兵10个连(从三五九旅抽9个步兵连,1个机 枪连)及干部4至6个连(由中央组织 部选调),挺进华南,建立抗日根据 地。10月31日,中共中央又决定增派三五九旅七一八团随同出发,并将南下部队正式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支队司令员为王震, 政委王首道,副司令员郭鹏,副政委王恩茂。
1944年11月 ,毛泽东参加南下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并与到会者合影。 前右二为王震
11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叶剑英、贺龙等亲自出 席在延安东关机场举行的南下誓师阅兵仪式。会后,毛泽东对王震等人说:“南征有两种前途:一种是乐观的,即随着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三五九旅可以在华南放手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第二种是不乐观的,或者说是残酷的。”
说到这里,毛泽东停了下来。王震接话:“主席,关键的时候,就得豁出命,不管怎么样,我绝对完成任务。你往下说吧。”
毛泽东说:“第二种前途是残酷的,即日本很快投降,蒋介石决不允许你们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上, 他会集中兵力吃掉你们。这样,你们孤军深入,是兵家最忌讳的事。”
王震看得很清楚,毛泽东说到这里,声音有些低沉,眼睛有些湿 润。王震坚定地表态:“有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坚决完成任务!”
11月10日,王震等指挥南下支队开始向鄂豫边区挺进。11月23日, 南下支队由绥德东北部渡过黄河, 进入吕梁地区。12月7日,南下支队通过汾河,进抵同蒲铁路一线。12月底,南下支队插入日、伪、顽军的纵深区域,通过鲁山、确山等地,1945年1月27日,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到达礼山县下家河,与新四军第五师胜 利会师。
自此,南下支队与新四军第五 师并肩作战,在华南展开创建根据地的工作。1945年5月31日,湘鄂赣军区成立,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张体学任副司令员。对外宣称 “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 司令部”。
8月,日本投降。正如毛泽东预料的一样,蒋介石视南下支队为心腹大患,急令国民党军第七、第九两战区各部组成联军,从三面夹击围歼南下支队于湘粤边界地区。
8月29日,王震奉中央军委命令率南下支队北返,沿途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7个军15万余人的围追堵截,战胜千难万险,历时34天,于10 月3日在湖北黄安县荃湾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9月中旬,在黄陂县孙家販正式撤销“国民革命军湖南人 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番号,恢复第 三五九旅原番号。
10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四军第五师、第三五九旅和从豫西南下的王树声部等三支主力合编, 成立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郑位三为书记兼军区政委,李先念为军区司令员,王树声为军区副司令员,王震为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46年6月,李先念、王树声、王震等中原军区领导奉中共中央“同 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电令, 率部出其不意地实施中原突围成功,令蒋介石懊恼不已。
9月29日,中共中央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隆重的欢迎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 “南下支队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我们胜利了!你们不怕困难,不怕牺 牲,深入敌人的心脏,敢于和敌人作 斗争,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数十万 大军的,围剿,,胜利地返回延安。你们是党的宝贵财富。虽然牺牲了不少同志,但是,你们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你们勇敢顽强,不怕敌人围追堵截,经历了第二次长征。将来,你们还要把三五九旅的旗帜插到北平的城头上!”
征战大西北,戍边新新疆
1946年11月,三五九旅与吕梁部队合编成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 王震任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王震同时兼任吕梁军区司令员、政委,彭绍辉任吕梁 军区副司令员,罗贵波任吕梁军区副政委。
1947年3月,胡宗南奉蒋介石命令,叫嚣“三个月内聚歼解放军于延安及其以北地区”,率34个旅25万兵马进攻延安。
延安的形势骤然间严峻起来。 此时的延安,解放军只有警备第一、 三旅和刚刚回师保卫延安的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的两个旅以及第二纵队三五九旅共计2.58万人。
为加强边区部队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于3月6日决定将陕甘宁边区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合并组成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习仲勋统一指挥,王震率领的第二纵队归建西北 野战兵团,直接参加保卫延安作战。 同时,鉴于目前的形势,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
3月18日下午7时许,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震等在国民党军炸弹的爆炸声中,乘坐宋庆龄赠送的救护车离开延安。行至拐昴村处,王震下车,紧握着毛泽东的手,想说几句话,但没有说出来。
毛泽东似乎看出了王震的心思,向王震挥了挥手,笑着说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王胡子,没得关系,走吧!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果真,王震率领的第二纵队与兄弟部队一起,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按照毛泽东的“石碾子”战术,先让胡宗南占领了一座空城,随后,一 战青化蘇,二战羊马河,三战蟠龙镇,四战清涧城,把胡宗南的部队 “磨”得晕头转向,25万兵力被消灭 了 10万人。
7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西北 野战兵团定名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 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指挥的二纵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接着,王震奉命率二纵和四纵参加黄龙战役,于10月中旬攻克宜川, 歼国民党军3300余人。10月23日,王 震率二纵东渡黄河到晋南,协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解放运城。
194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同时纵队改称军。第二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王震任军长兼政委。原纵队所属的独立第四旅、三五九旅、 独立第六旅分别改称第四、第五、第 六师。王震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二军首任军长。6月,第一野战军成立第一、第二兵团,王震升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为孙志远。第一兵团下辖第一军、第二军和第七军。
接着,王震率第一兵团参加扶 眉战役,俘国民党军8000余人,随后解放陇县、固关、天水、秦安、武山等地,迫使国民党第——九军二四七师骑兵团等部起义。
根据战场的环境和时机,王震向中共中央建议进军新疆。毛泽东说:“王震同志的意见很好,很有全局观点。”随后,中共中央批准了王震率部进疆的请求。
1949年10 月 ,王震(右二 )与包尔汉(右三 )、 王恩茂(右一 )、 徐立清在新疆合影
正在王震率部整装待发时, 1949年9月25日,原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将军率领全疆10万官兵通电起义。
12月17日 ,王震率第一兵团与三区民族军及起义部队在迪化(今 乌鲁木齐)城郊胜利会师。同时,新疆军区、新疆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彭德怀兼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政委, 王震任第一副司令员(后代司令员),陶峙岳、赛福鼎分任第二、第三副司令员,包尔汉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
检阅部队结束后,包尔汉3立着王震的手说:“王司令员,新疆人民盼望解放军进疆,两眼都盼出泪来 了。你看,迪化城里街道上都是些什么?那一面面彩旗和一幅幅标语,都是新疆各族人民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没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没有新疆各界朋友做工作,我王胡子绝不会这么潇洒喽! ”王震满面春风,高兴地说。
1949年9月,图为王震(左站立者)在第一 兵团干部会上传 达中央军委进军新疆的命令及注意事项
置身于欢乐的海洋中,陶峙岳激动不已,拿出放置已久的文房四宝,展纸命笔,写了一首《七绝•迎王 震将军入疆》:
将军谈笑指天山,
便引春风渡玉关。
绝漠红旗招展处,
壶浆相迎尽开颜。
王震双手接过诗稿,仔细地读了几遍,啧啧称赞:“好诗,好诗!陶将军乃军中儒将,名不虚传呀。”
1950年9月25日,新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任政委。中共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隆重举行了向二十二兵团授军旗仪式, 王震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并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授予陶峙岳。
不久,在一次兵团负责人会议 之后,陶峙岳把王震及二十二兵团 副司令员赵锡光邀至自己的住宅, 以个人的名义请客。在饭桌上,王震看着陶峙岳和赵锡光,笑着问道: “陶司令,你当初与赵司令有’焉耆 之约',现在是否还想回老家去种橘 园?”
所谓的“焉耆之约”,就是陶峙岳和赵锡光率部起义前,曾在焉耆有过一次数小时的密谈,双方约定: 一、一切行动,南疆由赵锡光负责, 北疆由陶峙岳负责;二、待解放军接近后,派员接洽,把部队如数交给解放军;三、部队交妥后,陶、赵两人解除一切职务,解甲归田;四、请求解放军不要在民族军监视下改编新疆国民党部队,避免发生误会,引起冲突,酿成祸乱。
见王震提起“焉耆之约”,陶峙岳和赵锡光哈哈大笑起来。陶峙岳 —边向王震敬酒,一边高兴地说: “现在不仅不会离去,而且决心要跟共产党、跟毛主席大干一番,要和王政委一起建设第二个南泥湾!”
王震高兴地站起身,向陶峙岳、 赵锡光各敬了一杯酒,说:“毛主席来电也有这个意思,新疆部队争取当大生产运动的模范。”
很快,新疆军区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进行大规模的开垦边疆运 动,任务是一年开荒60万亩,生产粮食50万公担,棉花1.8万公担。
为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王震和陶峙岳奔赴垦区带头参加劳动, 与战士同吃同住,激励和鼓舞着大家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经过一年奋战,二十二兵团就搭建芦苇棚及地 窝子3000多个,共开荒造田23万亩, 开挖整修大小渠道100多条,实现了蔬菜、肉食和粮食的自给或大部自给,打赢了屯垦戍边的第一仗。
1951年底,新疆军区根据玛纳斯河流域试种棉花成功的经验,向二十二兵团提出1952年在玛纳斯垦区植棉2万亩,达到亩产400斤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震和陶峙岳签订了一份分工负责的合同。其中,王震负责组织领导工作,陶峙岳和兵团参谋长陶晋初具体负责物资供应。
合同签过后,王震与陶峙岳全力以赴地投入了争夺大面积棉田高产的战斗中。两位将军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的单产量,创造了当时全国棉花产量的最高纪录。从此以后,这里成了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棉花基地。不久,王震与陶峙岳反复商量,决定向中央军委建议,将新疆部队集体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由于过度操劳,王震的肠胃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入院治疗。然 而,王震先后在西北军区总医院和 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都不见好转, 病情反而更加严重起来。毛泽东派杨尚昆到医院看望后,决定送王震到苏联治疗。1953年7月,王震赴苏, 11月康复回到北京。当月,王震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的思想和身体情况,请求“党中央分配工作”。1954年 2月,王震被任命为铁道兵司令员,4 月兼任政委。10月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9月,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王震为国务院农垦部部长。1975 年1月,王震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82年4月,中央任命王震为中共中 央党校校长。1988年4月,在第七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王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3月12日,王震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按王震生前遗嘱,他的骨灰撒在新疆天山南北,以实现他永远为人民站岗放哨的心愿。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