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迈入双机场时代,唠唠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前世今生
成都双流机场,原名双桂寺机场。民国27年(1938年)12月,国民政府为了军事需要,经航空委员会四川修建机场委员会决定,在双流县境内双桂寺地区修建一个机场,供空军军士学校使用。
抗战期间,四川成为正面战场的政治、军事、财政、经济的中心和支援前线的后方主要基地。当时,日军梦想摧毁抗日大后方,6年时间,对四川108个市县进行狂轰滥炸,死伤两万多人。1938年秋末冬初,国民党双流县政府下发通知,双桂寺一带所划机场范围内之农户立即搬迁,国民党空军军士学校大批测量人员开始了紧张的测绘、拆迁工作。
修建工程于同年12月25日动工,当时称“紧急国防工程”,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航空委员会负技术责任,调集简阳、仁寿、金堂、双流、什邡等12个县的民工约2万人参加修筑。
当时修建飞机场最大的难点在于,修建飞机跑道和停机坪所需碎石达数十万立方米。整个搬运过程全靠民工们一担一担地挑,十挑才能填一立方米。仅仅5个月,民工们几乎就把双流附近金马河、江安河、杨柳河两岸的鹅卵石掘取殆尽,他们的肩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皮开肉绽是常事。
辛苦的付出有了回报,整个工程在民国28年(1939年)4月5日如期完成。建成后,在机场成立空军第55站,机场作为空军军事学校学生训练基地,并驻有空军驱逐机总队的两个大队。期间,部分捷克空军经苏联转场曾在此短驻。
双桂寺机场修好一年后,民国29年(1940年)5月,双桂寺机场进行了一次整修,历时一年才完工。据双流县政府公布的《为呈报待办扩修双桂寺机场征地支付计算书暨并发放价格各项花名清册》可以看到,整个整修过程都记录了下来,其中写道,“二十八年九月十四日,接《空军第一总站经字第一三二号公函》:略开以双桂寺机场不敷应用,航委会急令尅日向北扩修以应军用,嘱为代征用土地一案。”
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双流机场交美国空军使用。由于当初建成跑道为泥面跑道,轻型双翼飞机起降常常遭沉陷,不适于美机降落。1943年,双桂寺机场按驱逐机机场要求重修跑道。
这项艰苦的工程再次由民工承担,工程采用石灰、卵石拌和建成碾压道面,长度不足千米,能承担重达十五吨飞机起降。到第二年春天,重建跑道的工程就完工。
双流档案局收藏的一份双流县县政府的公函记载着关于“另编扩修双桂寺机场及推机道清丈等费领计算书”以及相关报销事宜。文中提到的“推机道”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飞机跑道”。
公函中还特别提到,修飞机跑道的土地丈量费,可以并入扩修费内,“贵案双工字第七零号公函以函送扩修双桂寺机场以南北推机道道清丈等费,可由县政府出一总领,按作为报销单。按但送预算,任应详为分析编列凭核。”
公函在“此致”后附加了一段话:“航空委员会彭家场机场工程处,计算送双流县政府代办扩修双桂寺机场及推机道清丈等费预计算书各五份,印领二份。”
可见,当时彭家场机场也在进行规划建设。除此之外,马家寺机场、太平寺机场同期也在修建和扩修中。
《双流县修建太平寺飞机场第一区队查照民工人数报表》
工程于次年1月20日开工,5月完工。主要修筑跑道、滑行道和飞机疏散道各一条,可供15吨以下飞机起降。机场也被命名为成都双桂寺机场,内设养护队,常驻美军及地勤3000人左右。机群有美国战斗机、轰炸机。此后成都及郊县领空得到保护,日军空袭减少。抗战胜利后仅有国民党官员及家眷在此乘机,机场基本闲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双桂寺机场曾一度成为西南军区汽车驾驶学校的训练场地。1956年12月12日,军委总参谋部批准将成都双桂寺机场归民航使用,更名为成都双流机场,随即对机场进行简单维修。1957年5月,原凤凰山机场起降的飞机转至双流机场起降。
20世纪50年代的成都双流机场候机
随着民航事业发展,民航成都管理局机群结构以及成都的飞机趋向快速和大型化,经过选择,认为双流机场位置合适,符合民航未来飞机发展的要求,决定在双流机场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建,至2004年,双流机场共进行了5次扩建。
第一次扩建
958年12月19日,民航局批准成都双流机场工程设计任务书,按一级机场设计,二级机场修建,可供伊尔18型以下飞机起降,必要时再扩建一级机场。1960年4月,跑道工程全部完工。1964年10月,新建候机楼启用,在建筑形式上打破了老框架,采用多拱薄壳结构并与指挥调度楼相连接的不对称形式。
1967年,民航成都管理局决定将双流机场跑道两端各延长200米,使跑道增至2600米,经民航总局批准后施工,但未增加跑道厚度,因此,仍只能起降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
20世纪60年代的成都双流机场候机楼
第二次扩建
20世纪70年代,双流机场开始接受三叉戟飞机起降,该机型起落架特殊,原道面无法承担频繁而超负荷的起降压力,出现局部严重压裂现象,跑道夜航灯和其他通信导航设施也不适应当时先进的大型飞机起降要求。1977年,曾提出再次扩建双流机场的意见,但未能实现。
面对飞速增长的运输量,1981年11月,民航成都管理局提出扩建双流机场的可行性报告,1982年3月15日,民航局批准双流机场扩建工程任务书。1983年3月,双流机场转场广汉。
20世纪80年代的双流机场中心花园
随着客货运量快速增长,1987年开始二期候机楼扩建,1992年完工。竣工后营业大厅增加了5065平方米,还增设了国际航线营业大厅700平方米,国际候机厅500平方米,增加图154型飞机停机坪40000平方米。
1983年6月,成都双流机场第二次改扩建时,停机坪施工现场。
第三次扩建
虽经两次扩建,双流机场仍不能适应成都地区客货运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为此,在1992年1月18日召开的第59次四川省省长办公会议上,提出对双流机场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方案,力争“八五”期间改造完成。
20世纪90年代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候机楼
1994年11月28日,国家计委下达了《关于成都双流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确定双流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跑道3600米,宽45米,新建滑行道一条,新建候机楼6万平方米,新建航管楼4000平方米,站坪15万平方米,停机坪32万平方米。
20世纪90年代的双流机场航站楼。
1994年至1999年12月,飞行区跑道、围界、消防等项目陆续通过验收。扩建后的跑道可满足波音747-400型飞机全重起降要求。
1999年至2004年,指廊、连廊、导航、供油、老航站楼改造等工程相继完工。2004年9月28日,北指廊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建成启用完善了双流机场的中枢中转功能。
2001年10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的现一号航站楼
第四、第五次扩建
2002年,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双流机场对基础设施、功能区域划分、空域、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新的发展规划:机场作为国内主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飞行区将按照4F飞行技术等级建设,能够满足A380型飞机的起降需要;对现有4E飞行区,将根据规划择时升级,近期规划第二跑道和航站楼及配套的基础设施,满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3420万人次、飞机起降30.5万架次、货邮吞吐量60万吨的需要;第三条跑道建设纳入了远期规划。
2012年8月9日,投入正式运行的现二号航站楼。
2008年12月3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T2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工期为三年半。改扩建项目为新建长3600米、宽60米的第二跑道及平行滑行道、联络道系统,新建站坪83.7万平方米、航站楼29万平方米,迁建5000平方米航管楼等。经过近四年的建设,2012年8月,二号航站楼正式运行。
如今的双流机场
截至2019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5585.8552万人次,同比增长5.5%,全国排名第4位,仅次于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Easter egg
即将通航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成都成为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之后,国内第二个拥有双4F机场城市。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效果图
鸟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跑道灯光
2020年11月3日校飞飞机降落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