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损超7亿,红极一时的日本超市之王,为何在中国开不下去?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但对于日本大型跨国零售集团永旺而言,中国市场却没能为自己带来一个美好的新年开篇。
2月21日,深圳宝安中心区的永旺超市迎来了难得一见的火爆。超市内顾客人头攒动,货架被一扫而空,收银台前排起一条条长龙,其红火程度甚至尤胜胖东来一筹。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却是一场告别狂欢。
永旺宝安中心店告示称:由于公司战略优化调整,本门店将于28日正式终止运营。而宝安中心店的闭店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亏损。
事实上,自2017~2024上半年,整个永旺集团的中国内地业务已经累计亏损超过7.37亿港元,折合约7亿人民币。为何被誉为日本超市之王的永旺,却在中国内地始终找不到方向?
永旺的辉煌始末
谈及永旺,是不少国内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它于1996年杀入中国市场,并在广州天河城商圈高调成立了首家综合百货吉之岛。
吉之岛购物中心种类丰富且物美价廉,其中不乏一些极为少见的日本进口货,在当时吸引了大量广州本地人的光顾。坐上出租车去天河城,新手司机可能不识路较为陌生,但说去吉之岛,司机一声不吭立马就挂挡提速直达目的地。此时的吉之岛,甚至已经成为了广州的地标。
2008年永旺在北京又成立了一家新店,这也是昌平区域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眼看着永旺在中国市场的热度逐年高涨,时任永旺的全球CEO冈田元一度表示,将考虑收缩永旺的日本业务,在未来两年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预计截止2010年中国门店的数量将扩大至100家,并以永旺昌平店为起点,未来三年内至少在北京开设11家门店。此外,永旺还制定了两年内北京地区销售额超过18亿的小目标。
比起国内市场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商超,永旺最引人注目的卖点就是促销活动。永旺超市每周二的会员日会进行一项名为“十元均一”的促销活动,即全场商品(特定商品除外)一律十元一件或者十元一组,甚至有时会推出一元均一的活动,堪称线下版拼多多。
2012年永旺在中国市场的营收达到巅峰,内地市场营收碾压香港,助力永旺股价涨到每股20港元。但截止2022年,永旺股价已经跌破1港元,去年更是只有0.39港元,全公司市值只剩下1.01亿港元,可谓跌入低谷。
其实抛开股价,我们从近几年永旺不断关闭内地门店也能看出其窘境。2022年永旺朝阳大悦城店关门,短短8个月后昌平店也宣布倒闭,此时人们才意识到永旺所面临的问题严重性。还有不少居民和会员自发来到永旺留言板发文悼念,其中最扎心的一句是:没想到你带火了商圈,自己却没能挺到最后。
在最近的两三年内,永旺每年都要至少关闭3家门店。2010年雄心壮志立下的“百家门店”军令状,如今自然也沦为了泡影。截止2021年,永旺共在全国开设了22家购物中心,距离当年的小目标可谓是相去甚远。
回望永旺过去两年的财报,2022年永旺全年收益为95.71亿港元,年度亏损了2.2亿港元,其中内地亏损额为1.18亿港元。而这已经是永旺连续亏损的第七年,若将时间跨度拉长至2024年,永旺已经接连亏损了足足九个年头,单中国大陆的亏损额就高达7.37亿港元之巨。
令人诧异的是,永旺在华市场的多家门店呈现出“同店不同命”的景象。永旺深圳店门可罗雀,已经迈入了闭店倒计时,但其在武汉、长沙等地的分店却生意火爆,一度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根据统计,永旺经开店的日均去重客流量高达7万人以上,在全武汉的商业体中高居第六名。永旺长沙店更是人满为患,甚至需要依靠警察到场才能维持正常秩序。为何永旺在中国市场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困境?这背后用一句话就足以概括——旧模式难以为继、新策略尚未成功。
永旺的未来
永旺目前在中国的大型零售业布局主要有综合百货超市、食品超市、购物中心三种。招牌名分别为:永旺超市、生鲜食材超市以及永旺梦乐城。这三者的区别在于,综合超市类似沃尔玛、家乐福等传统卖场,特点是商品齐全。食品超市则主攻生鲜食材,店面较小。梦乐城则涵盖超市乐园,具有一定规模的游玩设施。
为何永旺会出现亏损,首先是高涨的成本。永旺门店大都开在城市核心商圈,门店租金每月高达百万之巨,但商场的坪效却逐年下滑,最终甚至演变到了入不敷出,为房东打工的困境。
这一点我们从永旺宝安中心店的情况就能得知,宝安中心店原本计划4月底终止运营,但实际却在2月底就选择关门闭店。原因也很简单,早关门一天就能少缴一天的租金。正如永旺董事会所言:根据通知书提前终止租赁协议,能有效帮助永旺减轻财务负担。
其次就是品牌标签树立的极为失败,比如这个品牌名,从最早的吉之岛更名为永旺。有人抨击说这是永旺集团的最大败笔,直接将一个富有日本元素气息的情怀IP给完全本土化,使新用户丧失了认知度。
一些忠实客户之所以被永旺所吸引,就是想要体验永旺的一站式日式品牌。当年许多日本品牌进驻中国的第一站,都会选择将门店开设在永旺。
比如2015年岛村乐器、红虎饺子趁着永旺丰台店开业入驻丰台区。2019年樱工房也选择入驻永旺朝阳大悦城店。但如今这些日本品牌在各大商圈随处可见,人们提及日式文化,也不会再联想到永旺超市。
最后就是转型迟缓,当沃尔玛押注山姆会员店、盒马提出30分钟送达等一系列市场战略时,永旺却一直到2012年才后知后觉的推出自有品牌“特慧优”,并且供应链还极为拉胯。近些年永旺也深刻认识到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性,但显然他们醒悟的有些太晚了。
2020年底永旺管理层提出,未来十年间要将数字化视作集团的第一发展要务,做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业务策略。为此永旺引进了为顾客收银、兑换现金的机器,以减少员工工作量,提升超市效率。
但这真的能成功吗?我们无从得知,但早在三年前,中国商超就已经大面积普及了无人收银系统,并且还在不断升级改造。
看完了反面案例,我们再来学习下正面教材。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万亿,实现了7.2%的同比增长,但国内13家上市超市企业中,只有两家实现了盈利,其他均没有明显起色。
但胖东来却是一个例外,作为一个未上市商超,胖东来2024年营收总额高达169亿,其中单许昌、新乡两地的超市营收就高达80多亿,胖东来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问题很简单,答案很复杂。胖东来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惊人的销售业绩,甚至将公司打造为国家6A级景区,其核心理念可总结为四个字:服务至上。
贴心设计的购物环境、极致完善的售前售后、严格把控的品质保障、公开透明的价格策略等等。想做到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面临巨大的挑战,而胖东来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处处完美、面面俱到,这是极为难得可贵的。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营业15年的永旺超市今天关张:居民留言贴满“回忆墙”,业绩却已连亏7年
界面新闻:永旺8年亏7亿,还要在中国内地继续开店
华夏时报:老牌商超接连关店调查:连亏7年永旺不“旺”,今年已关店两家,会不会有下一个?|财务异动透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