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 | 百年南社:碧血丹心,诗剑风流
辛亥革命前夕,在苏州虎丘,一群同道志士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成立“南社”。这个酝酿于晚清的极重要的文学组织,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籍诗文以召天下,迅速成长壮大。其最鼎盛时,正式登记入社的社员,逾千人。
南社的社员,不乏“江湖异人”。如创始人柳亚子、陈去病、高旭,亦或是社中重要社员,如于右任、苏曼殊、潘飞声、黄宾虹、邵力子、沈雁冰、李叔同、邵飘萍、陶冷月、林庚白等,或为博学鸿儒,或为忧民国士,或为时代名流,或为艺林大家,或为佛教高僧。诸人在反抗满清的腐朽统治,以笔为剑,书写了光辉的诗篇。
1909年10月,南社第一次雅集摄影
在南社创立之初,高旭《南社启》中说“一国之事,非一二人所能为,赖多士以赞襄之。深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与之同步康庄,以挽既倒之狂澜,起坠绪于灰烬。”可见一开始,南社就明白“以文学推动社会革新”的历史使命。
碧血丹心,诗剑风流。在风云激荡的年代,南社的“文学战斗”,本意不在“文字之间”,而是启民智,存国魂,对于辛亥革命的“推波助澜”,实有着不可磨灭的“舆论先导”之功。其亦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启了一扇接触进步思潮的“新窗”。柳亚子也说“南社对于辛亥革命,不无微劳”。彼时亦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
1949年4月,南社新南社联合临时雅集摄影
百年南社,灿然溢目。今人缅怀南社,并非“发思古之幽情”,亦不是“文人名士的雅好风流”,而是当初“南社”反抗满清时,那股“执干戈以卫社稷”的猛士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风骨,乃至于为民族之进步,呼唤共和,所迸发的大无畏家国情怀。
南社社员集锦,图片源自《南社社友图像集》
而南社成员胡怀琛手稿四种,蒋瑞藻校字,裱为手卷,因体量颇大,共计二卷。卷末为诸名家题词华赞,囊有诸多南社名人,如柳亚子、于右任、陈去病、潘飞声、傅熊湘、周瘦鹃、王蕴章等,不一而足。而其余社会名士,则如叶恭绰、太虚法师、曾熙、林纾、陈澹然等,亦是声名卓著。
此二手卷,单论胡怀琛的四种手稿,其文学、史料价值已是难得。而卷末所附的诸名家题跋赞词等,共计三十五人,其数之多,其名之盛,其手迹之珍贵等,为之增色甚多。其对于南社、南学的文献补充以及彼时文人之间的交谊等,亦有直接的实物参考意义。
胡怀琛(1886-1938)书稿四种、蒋瑞藻(1891-1929)校字 太虚(1890-1947)、柳亚子(1887-1958)、于右任(1879-1964)等近代三十余名家题咏
纸本 手卷两卷
款识:文略。
题跋:1.《诗学杂著》,庚申六月,向也题。钤印:夏绍笙印、任雏
2.《江湖异人传》,畏庐林纾并钤印
3.《石菖蒲谱》,己巳七月杜就田。钤印:石岑
4.《金鱼谱》,石岑。钤印:石岑
5. 四美毕具,历久常新。藏之名山,信之其人。寄尘道兄出示所著四种,庚午八月,禺山潘飞声谨题。钤印:老声、七十后作
6. 剖一微尘,出大千经卷,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十六年冬,在上海觉园为寄尘先生题新著四种,太虚。钤印:太虚
7. 皖江胡季子,一别五年余。结想恒成梦,谋生但著书。恢奇述文武,琐碎及虫鱼。识小聊为乐,高情足起予。为寄尘老友题《杂俎四种》,民国十七年十月,亚子。钤印:柳亚子印
8. 神龙一鳞。寄尘先生,右任题。
9. 寄尘老友命题,即希削正,己未七夕,醴陵傅熊湘。
10. 叶恭绰奉题寄尘先生杂俎。
11. 如数家珍。寄尘社长属题,癸亥二月,天台山农。
说明:1. 此未刊书稿包括:《诗学杂著》、《江湖异人传》、《石菖蒲谱》以及《金鱼谱》四书,均为胡怀琛所编著,蒋瑞藻校字,太虚法师,于右任、柳亚子等大师题跋。
2. 稿本卷末为诸名家题词华赞,计有潘飞声、张凤、姚明辉、太虚法师、杜就田、陈方恪、柳亚子、 叶楚伧、闻宥、陈去病、苏雪林、于右任、贾丰瑧、汪洋、张延礼、包天笑、陈澹然、王蕴章、傅熊湘、徐珂、小柳司气太、范君博、余洵、何海鸣、周瘦鹃、陈楚材、张默君、叶恭绰、陆丹林、曾熙、简又文、汤剑我等。诸家题咏,除英文一种外,其余均为名家写就,保存了众多民国著名文士文字,如林纾、柳亚子、童大年、潘飞声、叶恭绰、太虚法师、于右任等,而如陈澹然、周瘦鹃、傅熊湘等名亦光显,但墨笔流传极少,此册却一并囊入。诸家文字用纸不一,当系各自书写后邮示,琳琅星布。
著录:《磨剑室诗词集》P585
23.5×236.5cm 约5.0平尺
23.5×558cm 约11.8平尺
手卷其一,包含胡怀琛手稿四种,分别为《诗学杂著》《江湖异人传》《石菖蒲谱》《金鱼谱》。此四种文稿,或论诗学,或评异人,或述菖蒲,或言金鱼,内容各异,而文辞优美,又有考据,笔墨亦是简练,列举清晰,可见胡怀琛之涉猎广博,国学功底深厚。
胡怀琛(1886-1938)
胡怀琛原名有忭,字季仁;后名怀琛,字寄尘。安徽泾县人。自幼习诗,厌科举。晚清时期游学上海,后任《神州日报》编辑。清宣统二年(1910),加入南社。其与柳亚子共主《警报》、《太平洋报》笔政,并相交相知,义结金兰。
其研究范畴甚广,囊括文学史、诗歌、哲学、地方志、目录学、考据学、佛学等领域,是近代的知名诗人、学者、作家,其亦是“鸳鸯蝴蝶派”的主要成员之一。此外,胡怀琛著有《大江集》、《新诗概说》、《中国文学史概要》、《国学概论》、《中国诗学通评》、《南社始末》等数十种著作,可谓笔耕不辍。其亦曾作《〈尝试集〉批评与讨论》,向胡适的《尝试集》发难,引发了一场众多文人学者参与的笔墨官司。
南社徐园雅集
胡氏兄弟,皆是南社骨干。其与兄长胡朴安在南社成立次年相继入社。其中,“旧南社”从成立到结束,历时15年,共有18次雅集,4次临时雅集,而胡怀琛参与8次,可见其之热忱。[1]
第七次雅集时,胡怀琛当选“会计员”,承管南社社务,第十次雅集时,胡怀琛承担修改《南社条例》之任,雅集后又代编《南社丛刻》第八集。第十一次雅集时,其又任“子事”,分担社务。《南社点将录》中,胡怀琛列33位,被命为“天牢星病关索胡寄尘”。[2] 此外,胡怀琛《南社的始末》从南社的发起、雅集、出版物等各方面进行介绍,可称是第一篇南社史料,意义重大。
胡怀琛《诗学杂著》
夏绍笙 题词
手卷中,胡怀琛的《诗学杂著》,夏绍笙题写篇名,前半部分,共计七篇,分别为《云鹤先生遗诗序》、《在山泉诗话序》、《续杜工部诗话序》、《习静斋诗话序》、《兰亭集跋》、《与柳亚子书》、《与杨白民书》,题材为序文(四篇)、题跋(一篇)、书信(二篇)。七篇文章中,涉及多位南社成员,如潘飞声、柳亚子、方瘦坡、傅钝根、陈去病等。[3]
后半部分,则为杂记十六则,论及李白、柳宗元、黄庭坚、陈子昂等,多为诗话。胡怀琛的诗文造诣匪浅,对新旧体诗歌和儿童诗歌尤有成就,所评“宋诗如西洋油画,善刻划;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写意”,被学术界视为公论。亦或是,其所著《中国八大诗人》中,系统梳理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堪称名篇。
胡怀琛《江湖异人传》
林纾 题词
胡怀琛的《江湖异人传》是典型的“鸳鸯蝴蝶派”的文风,也可见其文学思想。林纾题写篇名。事实上,在彼时“新老文学转型交替”的时期,胡怀琛的思想亦新亦旧,可谓是不少“近代文人”的缩影。也正因此,《大江集》序言中,称其“是旧文学的专家,也是新文学的巨子”。柳亚子也说胡怀琛“味在酸咸外,功参新旧中”。[4]
这一部分的传记,共有二十一篇,篇幅不小,皆独立成篇。当中,胡怀琛所载的人物,从市井的贩夫走卒,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所表达者,多仁义孝悌之事。而《记朱欣》文中,以家仆之身,投入“武昌起义”中,则可见胡怀琛的文笔中,有着“南社”的思想痕迹。
胡怀琛《石菖蒲记》
杜就田 题词
《石菖蒲谱》中,杜就田题写篇名。其列举菖蒲的名称、品种、种植禁忌等,颇有“以物托志”的情感表达。古人曾赞言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诚然如是,菖蒲与梅花、水仙、菊花等,皆是清雅之物,素为文人所喜。
而为菖蒲作谱,确为文人心性使然。郑逸梅《南社丛谈》中,关于胡怀琛《石菖蒲谱》的记载,今幸而重见文坛。笔者亦曾作菖蒲之美数语“菖蒲之雅,净石清水,不沾污泥,苍然几案间,数十年不枯;菖蒲之盛,不计春秋,愈瘠愈密,绿碧如翡,自然生香;菖蒲之洁,不假日色,不资寸土,出尘之致,尤堪清目。”
胡怀琛《金鱼谱》
李石岑 题词
金鱼作为观赏鱼的一大品类,亦是古人遣怀的“一大乐事”。王世襄关于“养金鱼”即颇有心得,亦著有颇多论述文章。另有胡怀琛的“社友”周瘦鹃《养金鱼》和“友人”郑逸梅《金鱼掌故》二文,也是理趣俱足。
而此《金鱼谱》中,石岑题写篇名。胡怀琛序言“余有静癖,寡尘好,虚窗短几,惟鱼鸟之可观。”亦是其文人雅好的一面。事实上,古人关于“金鱼”的记载不多,“金鱼谱”亦是寥寥无几,本文可作补充。
此外,胡怀琛的《诗学杂著》《江湖异人传》《石菖蒲谱》《金鱼谱》四篇文稿,据刘绍唐《民国人物小传》中言,曾收录于《江村杂俎》中,惜此书亦不得见。而郑逸梅《南社丛谈》中,亦有列举胡怀琛的著作,其中也包括《石菖蒲谱》《金鱼谱》等。
笔者另考, 《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中,有记载,胡怀琛的《石菖蒲谱》等文章,曾发表于民国时期的《春声》期刊。是刊,柳亚子为创刊号作序,于右任题签。投稿的作者,包括林纾、胡怀琛、周瘦鹃等名家。出至六期停止。
芮和师《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P277-278
此四种手稿的校字,分别署款“花朝生校字、诸暨蒋瑞藻孟洁校字、羼提居士蒋瑞藻校字、诸暨蒋瑞藻校字。”可知俱为蒋瑞藻校字。
蒋瑞藻(1891-1929)
蒋瑞藻,别号花朝生,浙江诸暨人。专心笔耕,著述盛富。其行世者有《小说考证》、《小说技谈》、《新古文辞类纂稿本》,选编李慈铭《越缦堂诗话》、《续杜工部诗话》等,5种共84卷。
其《续杜工部诗话》,胡怀琛为之作序“诸暨蒋子瑞藻孟洁,能诗文,富藏书,于诗学杜,尝辑《续杜工部诗话》,补萍乡刘氏所未备也。余谓更有过之。刘辑多考订,蒋辑多议论,尤能阐杜诗格律之微。”
名家题词(一)
名家题词(二)
此二手卷,卷中的题跋、赞词,计有三十五人,可谓累累。其名单包括潘飞声、张凤、姚明辉、太虚法师、杜就田、陈方恪、柳亚子、 叶楚伧、闻宥、陈去病、苏雪林、于右任、贾丰瑧、汪洋、张延礼、包天笑、陈澹然、王蕴章、傅熊湘、徐珂、小柳司气太、范君博、余洵、何海鸣、周瘦鹃、陈楚材、张默君、叶恭绰、陆丹林、曾熙、简又文、汤剑我等。另有一英文题写。
名家题词(三)
名家题词(四)
其中,南社社员有十六人,当以柳亚子、陈去病、于右任、潘飞声、傅熊湘、周瘦鹃等人声名最盛。而其余社会名流,则如太虚法师、叶恭绰、苏雪林、杜就田、曾熙、陈方恪等,亦是耳熟能详。尤是太虚法师的墨迹,流传鲜少,其持律精严,此法书几可视为佛宝也。
太虚法师 题词
于右任 题词
柳亚子 题词
如于右任题写:“神龙一鳞。寄尘先生,右任题”;柳亚子题写:“皖江胡季子,一别五年余。结想恒成梦,谋生但著书。恢奇述文武,琐碎及虫鱼。识小端为乐,高情足起予。为寄尘老友题杂俎四种,民国十七年十月,亚子”;太虚法师题写:“剖一微尘出大千经卷,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十六年冬,在上海觉园,为寄尘先生题杂著四种,太虚。”等。
傅熊湘 题词
简又文 题词
陆丹林 题词
另有部分题跋者的墨迹,亦是少见,为手卷增色颇多。如傅熊湘,曾主持南社湘集,其书以质朴胜。而“大华烈士”简又文,一生跨政、军、学三大领域,尤是其致力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用力极勤,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太平天国全史》与《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两部大书。而陆丹林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即已成为辛亥革命方面的掌故学家。类此种种,不一而足。
陈方恪 题词
苏雪林 题词
周瘦鹃 题词
陈去病 题词
潘飞声 题词
叶恭绰 题词
汤剑我、潘飞声等人在题跋中,言及此为“四美具”,而笔者私以为,囊及卷中诸名贤的题词,长近八米,诚可谓之“五美具”也。汤剑我,中国女子体操学校第一任校长,徐传霖夫人。其中,胡怀琛的《诗学杂著》《江湖异人传》《石菖蒲谱》《金鱼谱》,既是南社社员的重要文献,亦是研究“南学”、“鸳鸯蝴蝶派”的重要文学著作。同时,其内容也可作为传记、诗学、菖蒲谱、金鱼谱的甚好补充。而众人的题跋唱和,名士荟萃,则可见彼时文人的往来及深厚交谊。
汤剑我 题词
更况乎,其中部分名贤如太虚法师的墨迹,其法书尤为稀珍,题词所言“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亦俱足禅法哲思,更是殊为难得。另有林纾、夏绍笙、李石岑、杜就田等所题写篇名,亦是名士笔墨,此亦愈显是二卷之可贵也。
▼结语▼
而南社众人,在晚清乱局中,从传统士大夫嬗变为现代知识分子,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亦是沉浮跌宕,各自不同。有为共和而奔走者,有投身学界,笔耕不辍者,亦有遁入空门,精研佛法而成为高僧者,乃至于部分逆势而动者,诚可谓是亘古未见之变革中“文人”的一个缩影,此则为后话矣。
如今再展斯二卷,碧血丹心,诗剑风流,亦是令人慨叹不已。“固以文字革命为职志,而意不在文字之间也”。这些以文字为号角的先贤,风骨凛然,心忧天下,则中华挽狂澜力不孤之最好注脚也。
参考资料:
[1] [2] [4] 卢永和:胡怀琛与南社关系之考论
[3] 邱睿:江湖异人:胡怀琛手稿四种及南社诸人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