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是靠什么赚钱的?如何打造付费社群?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社群日益火爆,很多自媒体社群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罗辑思维就是典型代表。
2012年12月,《罗辑思维》节目正式开播,仅用短短8个月视频播出量就突破3000万次,在微信平台上吸引听众50余万人。
203年8月,罗辑思维开始招募第一批会员,50个会员名额在短短4小时内即售罄,其中普通会员名额5000个,付费200元/人,铁杆会员500个,付费1200元/人,进账共计160万元。
2013年12月,第二批会员招募工作开始,24小时内售获会员名额20000个,进账总计800万元。实际上,两次会员权益都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罗振宇的个人魅力以及节目的名气成为会员招募的有力支撑。
2014年12月,罗辑思维的铁杆粉丝团队不断壮大,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达322万,被视为业界的传奇。
2015年10月20日,罗辑思维成功实现B轮融资,融资金额约13.2亿元。
罗辑思维为何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简单来讲,就是源于节目定位的准确性、互联网思维的合理性以及商业运作模式的有效性。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朝着多元化发展。自媒体要想做出特色,就必须开创新思路,对节目进行准确定位。我们知道,传统的电视节目往往将内容定位与观众定位视为重点,专注于打造受众喜欢的内容。罗辑思维则在此基础上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不仅关注内容定位、主持人定位,还实现了对受众的整合定位。
内容定位:读书思考类节目
《罗辑思维》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推崇在知识中寻找思维的乐趣,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观众定位则是喜爱读书、积极上进、强调独立思维、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这个娱乐化、戏剧化节目泛滥的自媒体时代,观众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若一味地追求主流,观众的忠诚度必将下降,甚至造成用户流量的流失。《罗辑思维》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模式的束缚,以说书的形式向观众输入“趣味”,引领观众从知识中寻找思考,成为首个“读书思考类”节目。
迎合观众,而更多的是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借由对人和事的深入思考,让受众感到愉悦,就如罗振宇所言“死磕自己、愉悦大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的思想开始变得混乱,《罗辑思维》的开播,无疑为时代注入了新鲜血液,让观众以全新的角度观察世界、理解世界,促使观众的思维更加成熟。
或许人们会问,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几乎让人窒息,娱乐类节目不是人们最需要的吗?然而,从另外一种角度考虑,若整个社会都在重视娱乐,思考必然是最稀有的资源,可见,“物以稀为贵”让《罗辑思维》获得了成功。
主持人定位:魅力人格体
罗振宇既是《罗辑思维》的主讲人,又是互联网知识特性,从节目的定位来看,《罗辑思维》独一无二。
罗振宇本人偏爱阅读,知识储备极为丰富,有极强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系统地向观众讲述故事、抒发个人观点,在镜头前向观众呈现的精彩内容往往带给人们很多启发。他与这档节目有着共同的特性,即不迎合主流,个性鲜明,不拘泥形式、不强求完美,以独到的价值观凝聚受众,而他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为观众注入趣味。
关注《罗辑思维》的朋友应孩记得,罗振字的经典“如果有一天你们发现我看不惯你们了,请记住一定是我老糊涂了…如果你不想听我说话,那就不要听,这些独特的语言,无疑为罗振字的人格魅力加分。
罗振字曾表示,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胜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魅力人格体。确实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无缺、全知全能的,与其虚假做作地包装自己,不如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观众是一个极其聪明的群体,即便主持人暴露了自身的瑕疵,他们也会被真诚感动,包容他的性格缺陷,记住他的个性,进而从感情上依赖他。很快,观众会喜欢上这种个性,喜欢上拥有这种个性的主持人,成为其忠实粉丝。
受众的整合定位,可谓罗辑思维的一大特色,也是最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定位。什么是整合定位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为社会人提供一个平台,促使他们自由联合,将价值观相同的受众连接到一起,也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罗辑思维的微信版块“会来事”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它将322万名受众连接到一起,让他们彼此寻找、随机合作,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化,价值观和个人追求也日趋不同。
内容付费:泛娱乐P时代的内容新生态
现象,即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人们,其彼此交流、情感沟通越来越少。
罗辑思维则为这些孤立的社会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受众不仅可以从平台上寻找价值观相同的人,还可以组建属于彼此的社群,如婚恋群、创业群等。不难发现,自由人彼此联合的受众整合定位,让受众的设想变成现实,他们不必再苦于无人交谈,这种方式真正让受众的生活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