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她的一生会让你叹息不已
建宁公主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十四女,是皇太极最小的女儿,所以她是康熙的亲姑姑,而不是金庸小说里描写的康熙妹妹。
在建宁公主13岁还是豆蔻年华的时候,就被哥哥顺治皇帝安排嫁给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在清代,皇室的公主很少嫁给汉人,因此建宁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婚后,建宁公主和丈夫吴应熊继续一起住在北京,政治的筹码更是显露无遗。
不管怎么说,吴应熊抱得公主归,当时自然是一件大喜事,前途当然也一片大好。作为皇室的“自家人”,吴应熊在顺治十年,即公元1654年,得到了三等子的封爵。四年后又被加封少保兼太子少保,其中的太子少保是鳌拜这样的重臣才能有的荣誉。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吴应熊又被晋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位极人臣、荣华富贵,年轻的吴应熊已经全部拥有。
夫荣妻贵,吴应熊的事业春风得意,建宁公主的日子也跟着越过越好。在建宁公主嫁去的几年里,她被加封了很多名号,从和硕公主,到和硕建宁公主,再到最后的和硕恪纯长公主。这“建宁”并不是公主的名字,而只是她众多封号之中的一个。
虽然是政治婚姻,但小两口确是恩爱非常,还连着生了三个孩子。这样的幸福,小两口只盼是天长地久。
吴三桂六十大寿的时候,朝廷特意让建宁公主和吴应熊回云南去祝寿。当他们来到昆明时,昆明的百姓拿着鲜花夹道欢迎。吴三桂也带着众多夫人在烈日下欢迎公主。建宁公主看到这种阵势,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所以马上下车给公公行礼。这个画面很温馨,很幸福。
吴应熊在北京采办了大量人参、貂皮、绸缎等物品,多达五百驮,费银数万粮。吴三桂非常高兴,悄悄对心腹胡国柱、方光琛等人说:“可见朝廷不疑我,你们都要谨慎些。”吴应熊夫妻俩回京时,吴三桂加倍回赠,光川马就赠送了两百匹。
和硕恪纯长公主与吴应熊每天都在祈祷,希望远在云南的吴三桂能安分守己,不要存有非分之想……可是,随着康熙皇帝的登基,削藩政策日益紧迫,诸多汉人藩王人心惶惶,议论纷纷……。纵使吴三桂他不想反,他也得为自己手下十几万将士的前途着想呀。
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吴三桂起兵造反。担心了十八年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天塌下来,这时只盼望做一平凡农家夫妇也不可得了。
原本在京城过着幸福安稳日子的吴应熊,一下子成了吴三桂留给康熙的“人质”,原本是金枝玉叶的建宁公主,一下子成了叛党的家眷。第二年,吴三桂叛乱正气势如虹的时候,康熙当机立断,果断将吴应熊及其次子建宁公主所生的吴世霖处死。吴三桂听到儿孙一起被害的消息后,当场“惊悖气夺,遂底于亡”。就是说吴三桂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的要命,精神上一下子就垮了,到了年底就去世了。
康熙杀了吴应熊及其长子,的确达到了打击吴三桂的目的,但那毕竟是他咎由自取。最为可怜的是建宁公主,才33岁就一夜间家破人亡了。清代的公主是不能改嫁的,从此后,建宁公主的人生,就彻底落入了深渊。
最初,康熙只是将建宁公主跟吴应熊的几个幼子一起软禁在宫里。同时,康熙时不时的派身边待卫或亲眷屡次下诏去安慰公主,还算是给这位公主姑母面子。然而到了康熙二十年,这一切就发生变化了。
吴三桂死后,他的孙子吴世璠接过吴三桂的事业继续干,但是在康熙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681年,吴世璠实在是打不过康熙,没办法只好自杀了,云南自此平定,三藩之乱结束,对于康熙来说,平定三藩之乱是天大的好消息。
对于建宁公主来说,这是天大的坏消息,因为自此后,她的儿子,也就是吴三桂的孙子就压根不用想活在人世了。本着斩草除根想法的康熙,下令把吴应熊所有的儿子全部处死,其中也包括建宁公主亲生的两个儿子。
建宁公主苦苦地求康熙留住她两幼子的性命,还跑到孝庄太后那里声泪俱下,纵使老太皇太后也陪着哭,但孝庄是个明白人,这是国家根本大计,她年轻时不也是忍辱负重吗。结果康熙只是“照顾”地将她所生的两个儿子勒死,留个全尸,然后将吴应熊其他的儿子全部斩首。此时的建宁公主41岁。建宁公主死了丈夫,又死了所有的儿子,就这样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举目无亲,精神恍惚,天天以泪洗面,日渐消瘦,虽说生活在后宫中物质丰盈但却弥补不了她在精神受到的重创,最后在悲痛和孤独中一个人默默地又活了二十二年,才在康熙四十三年63岁时去世。
建宁公主府原址
建宁公主府现状现位于堂子胡同和石虎胡同之间的民族大世界,原为“蒙藏学校”,其前身即是建宁公主府,在她最幸福的时候也被人称为驸马府。
反清前夕,吴三桂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回儿子。不料吴应熊不肯回昆明,并把康熙将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吴三桂,还让使者将大儿子吴世璠秘密带出京。
至于为什么吴应能不肯回云南,一种说法是,吴应熊为了其父的“大业”着想,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他离开京城,清政府很快就会发觉。造反就要出其不意,如果清政府发现了吴应熊离开京城,那么他们肯定会知道其父吴三桂想干什么,这对于造反大计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有点牵强,康熙早就防备着吴三桂要造反了,既然要主动削藩,就不怕他造反。吴应熊走与不走无关朝廷大计。
我还是认同另一种说法。吴应熊和建宁公主商量过,两人毕竟感情深厚。建宁公主给了他许诺:你是我大清的女婿,就算公公造反了,玄烨也不会真杀了你,你就别回云南了。公主将他说动了。再说,要是他爹打赢了或者画江为界了,朝廷自然不敢杀他,要是打败了碰上个丰臣秀赖那样顾念亲情的主,也还能留条残命。所以综合考虑下来,还是送走庶子留香火,自己留在北京当忠臣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