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维导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
1. 日本侵略野心
-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企图通过侵略获取资源和市场。
- 制定大陆政策,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 中国国内形势
-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 军阀混战,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 二、抗日战争的进程
1. 局部抗战阶段
- 九一八事变
-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 东北人民和部分爱国军队开始了局部抗战。
- 一·二八事变
- 1932 年 1 月 28 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 长城抗战
- 1933 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抗击日军。
2. 全面抗战阶段
- 七七事变
-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 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 国共合作
-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正面战场
- 淞沪会战
- 1937 年 8 月 13 日,中日双方在上海展开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太原会战
-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 徐州会战
-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军。
- 武汉会战
- 1938 年 6 月至 10 月,中日双方在武汉进行会战。
-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 敌后战场
- 洛川会议
- 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3. 战略相持阶段
- 日本战略调整
- 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战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 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后战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 百团大战
- 1940 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4. 战略反攻阶段
- 国际形势变化
-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等国家对日宣战。
- 1942 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中国战场反攻
- 1944 年,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
- 1945 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军队展开全面反攻。
###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 日本投降
-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 胜利的意义
-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四、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1. 杨靖宇
- 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 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
2. 赵一曼
- 她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
- 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3. 狼牙山五壮士
- 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 五、抗日战争的影响
1. 对中国的影响
- 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 对世界的影响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中国抗日战争的经验和教训,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