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苏丹》获大奖,作者2个月后自杀,日本记者为何造谣

《饥饿的苏丹》获大奖,作者2个月后自杀,日本记者为何造谣

《饥饿的苏丹》,是一张震撼世界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上,一个瘦骨嶙峋的苏丹小女孩,身无片丝,在干涸贫瘠的沙漠里挣扎着往前爬行。她的手脚瘦得就像一节竹棍一样,根本就撑不起她的身体。而她的脖子也细瘦无力,无法让她硕大的脑袋直立起来。她就那样静静地趴在地面上。而在她身后不远处,有一只秃鹰正耸着毛发,低垂着头,虎视眈眈地注视着这个即将饿毙的小女孩儿。

拍摄这张照片的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摄影师,他的名字叫凯文•卡特。在这之前他一文不名,但是却因为拍了这张名叫《饥饿的苏丹》的照片,凯文•卡特获得了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是普利策新闻奖的一部分,号称是“新闻界的诺贝尔奖”,可见其影响力与含金量有多高。

因为拍了一张照片,就获得了如此大奖,凯文•卡特也在一夜之间名满天下。然而让人奇怪的是,他在获奖后仅仅过了两个月,竟自杀身亡了。

本来获得大奖也就意味着满身光环,为什么凯文•卡特在获奖后两个月就自杀了呢?

一、痛苦的拍摄。

《饥饿的苏丹》的拍摄过程,要追溯到1993年3月。当时,凯文•卡特和他的同事西尔瓦随联合国一个派发粮食的直升机来到苏丹。他们不是来当志愿者的,他们主要就是来拍摄新闻照片的。当时他们被允许在发放救济粮的30分钟内,可以在周围拍一些照片。

一下飞机,凯文•卡特就被眼前可怕的景象震撼了。他看到皮包骨头的难民随处可见,每一个人都骨瘦如柴,脑袋硕大,眼睛像因为身体太过枯瘦的原因,显得异常得大。当发放救济粮的时候,他们都蜂涌地朝粮食奔过去。有一些被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人,就被挤倒在地上,并不断地被踩踏。最后还是在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要求下,他们才排好了队,等待着发放救济粮。

凯文•卡特随便拍了几张,但是这些场景,让他的心里面非常难受,他离开救济站,想到远处去透透气。不过这时候,他突然看见远处的地上,有一个黑黑的东西,正在慢慢地蠕动。走上前,他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没穿衣服的小女孩儿。那小女孩儿皮包骨头,正在艰难的往前爬着。由于爬行的速度实在太慢,因此她忍不住发出了细弱的啼哭声。

凯文•卡特决定把看到的这个小女孩拍下来。然而,正当他掏出相机,对准小女孩儿,准备按快门的时候。突然,一只秃鹰从天上飞了下来,轻轻地落在了小女孩儿身后不远的地方。那只秃鹰耸着翅膀,低垂着头,静静地注视着面前那个虚弱的小女孩。显然他把小女孩儿当成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似乎正在等着小女孩儿咽下最后一口气,它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凯文•卡特本来想把那只秃鹰赶走,但是他觉得如果赶走秃鹰的话,必然会惊动那个小女孩儿,这样拍出的照片,就不真实了。为了让照片显得更真实,凯文•卡特静静地等待着,想等这只秃鹰飞走以后再拍摄。然而他在那里等了二十多分钟,这只秃鹰依然没有飞走。凯文•卡特只得调整角度,轻轻按下快门,把秃鹰和小女孩儿一起拍进了他的镜头里。

等到凯文•卡特拍完照片以后,他才上前把那只等了很久的秃鹰赶开。

虽然赶走了那只秃鹰,但是凯文•卡特的情绪一直从这张画面里走不出来,这个画面产生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他坐在一棵树下,拿出一只香烟点燃,他一边吸烟,一边泪流满面,嘴里喊着上帝和他女儿的名字。

二、意外的获奖。

凯文•卡特回国以后,把这张照片寄给了《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在1993年3月26日,刊登了这幅名为《饥饿的苏丹》的照片。

这张照片一经刊登,立刻轰动了全世界。原来这张照片所产生的震撼力实在是太大了,它真实地反应了饥饿给非洲苏丹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一时间,各大媒体都争相转载这张照片,并积极呼吁世界各国人民都来关心非洲人的饥饿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张照片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并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在1994年4月,《饥饿的苏丹》获得美国普利策特写摄影奖。5月23日,凯文•卡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接受了这个奖项。

然而在凯文•卡特获奖两个月后的7月27日深夜,他却在自己的家乡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辆汽车内,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了。

凯文•卡特的自杀。再一次在世界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凯文•卡特如此厌世而自杀身亡?

三、凭空的指责。

凯文•卡特去世以后,人们找到了他的遗书,他在遗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这句话表明了凯文•卡特当时正在遭受良心的折磨,使得他内心一点儿也感受不到快乐。那么,凯文•卡特究竟遭受了怎样的良心折磨呢?

事情要回到凯文•卡特获大奖的消息传出后。

当时一家日本电视台驻美国站的记者,采访了作为这次大奖评委之一的约翰卡普兰。这位日本记者转述了一位佛罗里达记者写的专栏文章,佛罗里达记者在专栏文章里,指责凯文•卡特只顾拍摄照片,而没有想过救援这个小女孩儿。这篇专栏文章认为凯文•卡特尽管有记者的职业素养,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但是缺乏做人的基本良心。

约翰卡普兰听到这个记者的问话以后,有些吃惊,因为他没有看过佛罗里达那位记者的专栏文章,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面对这位日本记者的追问。约翰卡普兰也进行了耐心的解释,他告诉这个记者。凯文•卡特并不是不上前救这个小女孩儿,事实上,这个小女孩手上带着一个环,这表明了这个小女孩儿,已经在救济的行列之中。当时这个小女孩儿,也不是身处在旷野之中,而是因为苏丹的难民们都涌向了救济站,包括小女孩儿的母亲,也去了救济站领粮食,因此就把这个小女孩儿丢在了一边,暂时没有搭理她。这个小女孩儿被丢在地上以后,她就自己往前爬。当然了,她的目标,也是爬向救济站。

而且凯文•卡特在拍完这张照片以后,就把这个小女孩领去交给了她的母亲。约翰卡普兰说,凯文•卡特在寄过来这张照片的时候,特别在旁边把这些事情进行了详细的交代。评委会在评选这张照片的时候,也曾经对这件事情产生过怀疑,也是因为看到了凯文•卡特的解释,他们才最终把这一项大奖给予凯文•卡特。

尽管约翰卡普兰把这件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但是这位日本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对约翰卡兰普的话,进行了掐头去尾的报道。而且在报道的时候,有意地带节奏,对记者的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进行了大讨论。

日本电视台把这件事情报道出来以后,立刻在世界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强烈地谴责凯文•卡特只为了追求“夺人眼球”的镜头,和“好的”新闻,而缺乏起码的新闻伦理,更丧失了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良知。可以说那段时间,凯文•卡特受到了猛烈的攻击,使得他的精神遭遇到了巨大的压力。

凯文•卡特试图对自己进行辩护。凯文•卡特曾经多次给他的朋友诉说:“我要拍照,但我在心里喊‘上帝啊’。但这是工作,别的只能以后再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别干这行。”

包括评委约翰卡普兰以及其他评委,也多次站出来,帮凯文•卡特解释。但是面对气势汹汹的舆论攻击。他们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也就在两个月之后,凯文•卡特自杀了。

那么凯文•卡特的自杀是不是因为承受不住这种巨大的压力,才走上了这一条绝路了。

应该说是,同时也不是。

四、脆弱的神经。

不得不说,凯文•卡特的神经是比较脆弱的,他在年轻的时候,其实就有过自杀的倾向。

凯文•卡特于1961年出生于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不过凯文•卡特并不是黑人,而是白人,他的父母是英国的移民。虽然凯文•卡特是英国移民的后代,但是他对当时白人在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非常不满。他觉得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肤色的不同就高人一等。因此他经常为黑人说话。

16岁那年,凯文•卡特毕业于一所天主教学校。本来他是要接着学医学的,但是他对医学没有兴趣,成绩也非常差,因此转而应征入伍。不过在军队里,凯文•卡特因为依然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而遭到了

白人士兵的围攻。他们把他看成一个异类,看成一个吃里扒外的叛徒而多次殴打他。

被白人士兵歧视和殴打,给凯文•卡特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980年,19岁的凯文•卡特离开军队,来到德班,当了一名唱片骑师,不过很快。他就把安眠药、止痛药、老鼠药混在一起,试图自杀。后来才被解救了回来。解救回来以后,凯文•卡特重新回到军队,继续服兵役。

1983年,他在维稳的时候,遭受到了南非国大党炸弹袭击,因为受伤,不得不退役。

退役以后凯文•卡特到一家摄影器材公司工作,同时,也就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走上了新闻摄影的道路。

凯文•卡特以上的简历,我们可以看出。凯文•卡特,实际上在当兵的时候,就有过自杀的事情。而他自杀的原因,还就在于他神经脆弱。尽管他知道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落后的,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当别人打击围攻他的时候,他却承受不住这种巨大的压力,所以才产生了自杀的倾向。

不过凯文•卡特自杀,是不是就是承受不住全世界舆论的压力呢?

五、朋友的离世。

其实凯文•卡特之所以自杀,不仅仅是全世界舆论的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凯文•卡特朋友的去世。

1994年4月,凯文•卡特与朋友肯·奥斯特布鲁克等人一起,组建了一个“砰砰俱乐部”,他们共同拍摄了不少照片。有一次,他们去南非采访一次暴力事件,想拍摄一些照片。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光线太强,凯文•卡特决定回旅馆去。不过他的两个朋友并没有随他一同回去,而继续坚持在那里拍照。也就在拍照的过程中,他的朋友肯·奥斯特布鲁克被当场枪杀,而另外一个朋友也身负重伤。

这件事情给予凯文•卡特极大的刺激,他的神经本来就比较脆弱,在遭遇了这样的变故他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大。他常常喃喃自语,说是肯·奥斯特布鲁克代他去死的。如果他当时在现场,没有回到旅馆,那么死的就不是他的朋友,而是他,那样的话,他的心里会更加好受一些。

总之,朋友的死也是促进凯文•卡特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财政的危机。

凯文•卡特选择自杀,还有一个原因,是他遭遇了财政危机。

凯文•卡特需要养一个女儿,但是他的经济状况比较糟糕,甚至连养女儿都养不起。应该说,这使得他想到了他曾经拍摄的《饥饿的苏丹》中的那个小女孩儿。如果他连自己的女儿也养不起,那么说不定哪一天,他的女儿也就成为那样的小女孩儿了,这让他的内心产生恐惧。凯文•卡特的遗书中,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他这样写到:“绝望!没有电话费!没有付房租的钱!没有供养孩子的钱!没有还债的钱!”

凯文•卡特出现财政危机,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拍摄的是新闻照片,要拍出好的照片,必须要赶到现场。有时甚至为了一张照片,花费太多的车马费。这些车马费确实使得凯文•卡特入不敷出。

1994年6月,就在凯文•卡特获奖后不久,他为了拍更好的照片,接到了一个到莫桑比克去采访任务。这个任务虽然很艰险,花费也很大,但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财政危机,他毅然答应下来。

不过等他返回来的时候,却出现了状况。他居然将一包还未冲洗的胶卷,落在了机场的休息区里。后来等他发现,再回去寻找的时候,这一包胶卷却消失不见了。所以说,这是凯文•卡特全部的希望,也是他的经济来源。没有了这些,不但花费太昂贵了,而且也没有任何收益。

七、最后的时光。

1994年7月27,根据凯文•卡特的遗孀莫尼卡讲,那一天,他显得异常兴奋。他先是在床上,一直待到中午的时候,接着和他的朋友讲到了他的痛苦。当时他的朋友认为他出现了精神疾病,让他去看心理医生。不过他并没有去。

到了傍晚的时候,凯文•卡特开着自己的红色长车,来到一条河边,将一根软管的一头,固定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另外一头伸进车内。把车窗紧闭。然后他发动了汽车,放倒座椅,打开随身听。

最终,凯文•卡特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去世……

相关推荐

​单元剧佳作迭出 众主创分享创作秘诀

​单元剧佳作迭出 众主创分享创作秘诀

151

单元剧佳作迭出 众主创分享创作秘诀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近日收官,该剧以单元剧形式讲述“我们”的故事,以点带面呈现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富强历程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抽象摄影•作品展(一)

​抽象摄影•作品展(一)

145

抽象摄影•作品展(一) 【前言】 抽象艺术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抽象阅读来感悟宇宙。欣赏抽...

​恭喜,这顶流网红终于塌房了

​恭喜,这顶流网红终于塌房了

68

恭喜,这顶流网红终于塌房了 这两年, 大批网红涌入健康养生赛道 。 出现不少网红医生、网红患者。 传播养生知识,分享患病经历。 流量一多,翻车也接踵而至。 不少网红打着健康...

​风来了,小米空气净化器说明指南!

90

风来了,小米空气净化器说明指南! 好产品必然备好料,而整体机身是空气净化器的重点。仅模具就投入1000万。 那么小米空气净化器在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句话,放到哪里都合适...

​常住961.54万人!佛山最新大数据来了!

​常住961.54万人!佛山最新大数据来了!

115

常住961.54万人!佛山最新大数据来了! 2023年佛山最新大数据来了!佛山市统计局近日发布2023年佛山统计公报,人口、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数据如何?一起来看。 综合 2023年年末全市...

​“药娘”们活得太惨了

​“药娘”们活得太惨了

118

“药娘”们活得太惨了 “药娘”是什么?好像从字面上也能看出个大概。 所谓药娘, 就是通过服用激素药物,让自己身体更接近女性的男性或双性别者,通常属于跨性别群体中的一个...

​四川十大著名景点,你旅游过哪些地方?

​四川十大著名景点,你旅游过哪些地方?

162

四川十大著名景点,你旅游过哪些地方? 四川有世界遗产7处,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

​衣被天下谁识恩——吴洪亮谈叶恭绰的艺术人生

​衣被天下谁识恩——吴洪亮谈叶恭绰的艺术人生

142

衣被天下谁识恩——吴洪亮谈叶恭绰的艺术人生 文 / 姜宝昌 吴洪亮 (左) 接受姜宝昌采访 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又字玉甫、誉虎,号遐庵,晚号遐翁,广东番禺人。1901年入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