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张爱萍视察工作,找到罗箭后询问:怎么就不知道给你爸写封信

64年张爱萍视察工作,找到罗箭后询问:怎么就不知道给你爸写封信

1964年9月末,张爱萍将军前往罗布泊进行工作视察。在听取了工作汇报后,趁着短暂的休憩时光,众人却发现张爱萍将军悄然不见了踪影。

工作人员们四处寻找,而这时的张爱萍将军已经出现在了设备调试现场,他是特意来找一位名叫罗箭的上尉。张爱萍将军问道:“罗箭,怎么这么久都不给你父亲一点消息,他还以为你失踪了。”

罗箭的回答却让张爱萍将军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临别之际,张爱萍将军还拍了拍罗箭的肩膀,鼓励他继续努力,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罗箭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将军的公子。罗瑞卿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经历过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曾从事过地下党的工作,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罗箭

1938年的春天,罗瑞卿的孩子在延安出生。罗瑞卿对这个孩子爱不释手,但无奈公务缠身,总是匆匆看上几眼便又投身于工作中。孩子的母亲见状,便找到了罗瑞卿将军的同学任白戈,请他给孩子起个名字。

任白戈沉吟片刻,望着襁褓中的婴儿,笑道:“既然孩子的父亲叫罗瑞卿,那孩子就叫小卿吧,既亲切又好记。”

孩子的名字便定了下来,叫罗小卿。而随着罗小卿渐渐长大,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他发现自己的名字写起来太过复杂,尤其是那个“卿”字,笔画繁多。

罗小卿便用“青”字代替,将自己的名字写成了“罗小青”。就这样,“罗小青”成了他小学时代的名字,直到他踏入哈军工的大门,才正式改名为罗箭。

罗瑞卿夫妇

在那个年代,罗小卿的父母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他则被寄养在延安一户做豆腐的老乡家中。不久之后,罗小卿又进入了中央保育院,与其他革命人士的子女一同生活、学习。

在保育院里,孩子们虽然与父母聚少离多,但他们之间却结下了友谊。罗小卿与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更是形影不离,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而每当礼拜天来临,罗小卿和小伙伴们都会早早地守在保育院门口,翘首期盼着朱总司令和康克清阿姨的到来。朱老总和康阿姨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除了朱老总和康阿姨,从前线归来的叔叔、伯伯们也会经常把保育院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中过周末。罗小卿记得,陈赓叔叔、张际春伯伯都曾接过他去家中做客。

罗瑞卿

对于父亲罗瑞卿,幼年的罗小卿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因为父亲总是忙碌在前线,很少有时间陪伴在他身边。直到罗小卿五岁那年,父亲才从前线回来,与他有了短暂的团聚。

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罗瑞卿将军也带着部队来到了张家口,安顿下来后,他便将家人全部接到了这里,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可好景不长,安稳的日子还没过一年,蒋介石就调集重兵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罗小卿也跟随父亲来到了阜平县城南庄,继续过着随军生活的日子。

在阜平县城南庄,有很多像罗小卿一样的随军孩子。组织上为了培养这些革命英雄的后代,决定成立一所小学。罗小青也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毛主席与罗瑞卿

1949年4月,党中央正式进驻北平。罗小青也随同众多的革命后代一起来到了这座古都,开始了新的生活。从小就颠沛流离的罗小青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他成功考入了北京101中学。

这段时间,罗小青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愈发增多,他也深受父亲罗瑞卿的影响。看着罗小青一天天成长,罗瑞卿心中满是欣慰。他时常对儿子说:

“我们这一辈人,是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过来的,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心里还没底。你们这一代人,肩上的责任可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迟早要落到你们头上。现在国家正缺科技人才,我觉得你将来选理工科,准没错。”

1958年,罗小青高中毕业。而罗小青从小就对理工科充满了兴趣,尤其是对原子能,他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二战结束时,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画面,至今仍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哈军工

罗小青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的目标:他要学习原子能,而且要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那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罗瑞卿对儿子的志愿并没有过多的干涉。面对儿子的选择,罗瑞卿只是温和地说:“小卿,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填报志愿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吧。无论你选什么,爸爸都支持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在当时可是无数学生心中的圣地。对于罗小青来说,他还有一层特殊的优势,那就是他认识哈军工的创始人陈赓大将。

当罗小青兴冲冲地找到陈赓,表达自己想要报考哈军工的愿望时,陈赓也很高兴。可是一听罗小青想选的专业,陈赓也有些为难了。原来,当时的哈军工还没有设立原子能这个专业。

张爱萍

看着罗小青失落的眼神,陈赓给他出了个主意:“你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吧,那是中国科学院新建的大学,郭老先生当院长,可是你聂伯伯的心血之作。我听说他们那里有原子能专业,今年还是首次招生呢。”

一听陈赓这么说,罗小青立刻喜上眉梢。以他的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并不是难事。那年高考,罗小青的物理考了满分,顺利地跨进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大门。

虽然顺利考入了大学,但哈军工依然是罗小青心中的理想之地。快到大三的时候,罗小青从父亲好友的儿子那里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哈军工新设了空军系七科的702专业,就是原子能专业!

罗小青想去求父亲让他转学。可是他又怕父亲生气不答应,但没想到,罗瑞卿对儿子的想法非常支持。恰好当时国家为了支持哈军工的发展,准备从重点理工科大学选拔优秀学生插班。罗小青赶上了这个好时机。

罗箭

在动身前往哈军工之前,罗瑞卿给家里三个孩子都改了名字。他拉着罗小青的手说:“小青啊,你就要离开北京去军工上学了,再用小青这样的名字可就不合适了。爸爸想给你们哥仨取个大名。”

说着,罗瑞卿将写好的三个字一字排开。罗小青一眼望去,只见纸上写着“箭”、“宇”、“原”三个字。

不过,等轮到罗小青挑的时候,“宇”、“原”两个字已经被弟弟们挑走了。罗小青不太明白改名字的缘由,但他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从此便叫罗箭。

1963年初春,罗箭圆满完成了在哈军工的学业,随后被秘密分配到了核试验第21研究所,肩负起参与新中国第一颗核弹研发的重任。

罗箭

这个研究所原本坐落在罗布泊之中,但因罗布泊的科研环境实在过于恶劣,科研人员们只得暂时在北京设立办公点进行前期工作。

罗箭初到研究所时,中苏关系已经降至冰点,苏联专家在撤离时带走了他们的人,还卷走了所有关于核武器研究的资料,使得我国的研究工作几乎要从零开始。

1963年3月的一个清晨,罗箭接到了上级的紧急通知,他将被编入科研试验队,前往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进行实地工作。这是一项绝密任务,上级明确要求,试验队的成员必须严格保密,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行踪。

罗箭回到家后,匆匆收拾着行装。他对着父母说,自己要出差到外省一段时间。父亲罗瑞卿随口问了句去哪里,罗箭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上级有要求,需要保密,我不能说。”

罗箭

罗瑞卿看着儿子,心中已然明了。其实,作为“两弹一星”专业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罗瑞卿一直在协助周总理负责核工业的工作,他早就知道了儿子罗箭要去核试验基地的消息。但为了遵守国家的保密条例,他只能把这份牵挂埋在心底。

罗箭这一去,就是漫长的八个月。在这段日子里,他与家里完全失去了联系。罗瑞卿虽然心里挂念着儿子,但也无能为力。

日子一长,他只能苦中作乐,在总参开会的时候,常常开玩笑说自己的大儿子已经“失踪”了好几个月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罗瑞卿的战友们虽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但心里也明白,将军其实是在想念自己的儿子。1964年,张爱萍将军前往新疆出差,他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罗箭。

罗箭

当时,罗箭正满头大汗地从设备调试现场跑出来,与张爱萍打了个照面。他急忙整理了一下仪容,原地立正敬礼道:“首长好!”

张爱萍看着他,拍打着他身上的灰尘,赞扬道:“哟,中尉了啊,不错嘛小子!嗯,黑了点,不过也壮实了很多,是个好小伙子!”

罗箭不好意思地笑着挠了挠头,说道:“首长过奖了。”张爱萍却笑道:“我这次来,一是为了视察基地,二是为了替罗长子看看他的好儿子。你怎么就不知道给你爸爸写封信呢?他都在总参会议上说,他家的大儿子已经失踪大半年了。”

罗箭回答道:“咱们在这里的工作是保密的,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党和国家的机密。我怎能违反组织纪律,告诉我爸爸我在这里呢?”张爱萍听完罗箭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罗瑞卿

在核试验基地的日子里,罗箭和他的同事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

在原子弹的研发制造过程中,罗箭表现突出,荣获了三等功。11月,他戴着军功章回到了家中。父亲罗瑞卿看到儿子平安归来,且立功受奖,显得极为高兴和激动。他当着全家人的面宣布:“为了庆祝功臣回家,今天我们集体下馆子,为你们大哥接风!”

在餐桌上,罗瑞卿端起酒杯,对儿子们说道:“我希望你们弟兄仨能够去搞宇宙飞船、原子弹、火箭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如今,你们大哥罗箭已经做到了,你们两个弟弟也要努力才行啊!”

众兄弟听完父亲的话,才明白:原来父亲用他们的名字,寄托了对科技发展的期望。在之后的日子里,罗箭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他保持着吃苦耐劳的作风,默默奉献在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

信源:

邓冰.大将之子罗箭[J].中华儿女,2007,0(7):55-58

相关推荐

​名校长刘小惠:拼出来的教育人生

​名校长刘小惠:拼出来的教育人生

73

名校长刘小惠:拼出来的教育人生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人物名片 刘小惠,中共党员,博士,高级教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人大附中副校长,人大附中翠...

​小军阀人物:孙殿英

​小军阀人物:孙殿英

179

小军阀人物:孙殿英 石友三因反复无常,四处投机,被称为“倒戈将军”。在民国时期,有一位军阀同样是多次倒戈,与石友三不相上下,不过,他更是因盗墓而出名,被人骂作“盗墓...

​武汉多个小区加装朝天摄像头防范高空抛物

​武汉多个小区加装朝天摄像头防范高空抛物

166

武汉多个小区加装朝天摄像头防范高空抛物 原标题:武汉多个小区出招守护居民头顶天空 加装朝天摄像头防范高空抛物 图为:汉阳金龙公馆小区内,60个摄像头对小区高层实行全方位...

​赤诚忠心终究无力回天:石田三成与关原之战

​赤诚忠心终究无力回天:石田三成与关原之战

53

赤诚忠心终究无力回天:石田三成与关原之战 ○ 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1600年10月21日)发生的关原之战,堪称日本史上动员兵力规模最大的内战,以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为统帅的东西两...

​百强县——沛县

​百强县——沛县

120

百强县——沛县 沛县,又名沛泽县,江苏省徐州市下辖县,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地,东靠微山湖,西邻丰县,南接铜山区,北接山东省鱼台,处于淮海经...

​四大发明究竟是谁发明的?

​四大发明究竟是谁发明的?

52

四大发明究竟是谁发明的? 今天咱们谈谈四大发明究竟是谁发明的。 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一个很吸引眼球的说法最近流传甚广,那就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所谓古代”四大发明...

​犹太人:历史长河中的受难者

​犹太人:历史长河中的受难者

81

犹太人:历史长河中的受难者 一、历史长河中的犹太人 犹太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 4000 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他们的远祖是古代闪族支脉。为躲避自然灾害,渡过约旦河迁徙至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