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张灯结彩》|那些生活在灰色地带的渺小存在
各色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在老警察的尽职尽责中一一展现,理想的持守在心灵的寂寞中散发着人性的温情。
《一个人张灯结彩》,“一个人”竟也能“张灯结彩”,带着这种好奇,我翻完了这本荣获第四界鲁迅文学奖的作品。
作为一本带悬疑破案话题的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展现出来更多的却是作者对低层人物生活的感同身受。
在一个小镇中,警察老黄很喜欢哑巴小于刮胡子的手艺,碰巧哑巴小于和一个罪犯钢渣相爱,而钢渣碰巧又失手杀害了小于的哥哥于心亮。故事主要就讲述了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人性本就丰富且复杂
田耳在书中高度还原了底层物质世界,再现了灰色阶层卑琐麻木的生活。
这里有一群被沉重的生活所束缚的人,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做着枯燥乏味、收入微薄的工作甚至是无业游民,许多人都向往着凭空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
钢渣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和自己的兄弟皮绊因生活所迫,决定要自制炸弹,抢劫银行。
可钢渣最后却失手杀了人,凶残暴行后的良心未泯,使他在被逮捕后主动承担了罪过,并且让自己的好兄弟皮绊和自己撇清关系。
为了不让心爱哑巴小于担心,还拜托了老黄在日后多多关照小于。
而老黄的上司刘副局,是个独断专行的领导,虽然任职于非常有排面的领导阶层的工作,实际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他命令新实习警察殴打问题少年,把孩子打成傻子后还强迫孩子的家长缴一万二现金才放人;
并且还私下在当地最大夜总会里嫖娼,一直做夜总会的羽翼。
有人虽行凶作恶却性本善良,有人徒有其表实则肮脏不堪。
孤独才是人生常态
田耳对于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有一种独自在生活的海上漂泊的孤独感,生活或许会有没落、充满人情味的标签,但凡人的标签只有难。
于心亮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家庭中,哥哥和妹妹还有舅舅都是残疾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一个人来到镇上,靠开出租车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
于心亮的日子看起来毫无生机,在认识老黄之前生活又孤单又憋屈,在第一次碰到老黄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淡的生活终于泛起涟漪,便认定了老黄这个朋友。
哑巴小于作为一个残疾人,被隔离在世界之外,再加上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她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内心荒芜地像一片沙漠。
再加上她又遭遇过婚姻的失败和骨肉的分离,小于在世间便更加无法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就是老黄,虽然已到知天命的年纪,身边却连个陪伴的人都没有。他的女儿在老远的城市,是否嫁人了老黄都搞不清楚。
年夜在即,女儿和老黄打电话来说因为有公务在身,今年又不能回来陪他。谁都无法知道,这已经是老黄独自一人度过的第几个年夜了。
孤独虽是人生常态,但人一定会带着一种孤独去寻找,去拥抱另一种孤独。
一个人也要张灯结彩
钢渣和小于在一起后,两人为了能有更好的交流,都曾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学习手语,钢渣甚至还规划过未来和小于结婚生子的生活。
只是不料因为一次意外,所有的未来都成了幻想。
书中最打动人的便是钢渣在躲避追捕之前,和小于关于“张灯结彩”的约定:
他继续打手势说,到那一天(春节),把店面打扮得漂亮一点,贴对子挂灯笼,再备上一些鞭炮。
到时候他一定来看她。
他还跟她诅咒,如果他不来,那就···他化掌为刀,朝自己脖子上抹去。
她赶紧掰下他做成刀状的那只手,一个劲点头,表示自己相信。
后来可想而知,钢渣被抓入狱,在入狱前钢渣向老黄表示,希望他能够替他在年夜去看看小于。老黄早便在这天的剥皮日历上记下一笔:晚上去笔架山看小于。
走得近了,他便知道钢渣和小于的约定像铜浇铁铸的一样牢靠。
小于果然在,简陋的店面这一夜忽然挂起一长溜灯笼,迎风晃荡。
山顶太黑,风太大,忽然露出一间挂满灯笼的小屋,让人感到格外刺眼。
可能这就是“一个人张灯结彩”的意思,人生,时间,太长了,相识的人要分别,相爱的人要离别,相亲的人要死别。
看到后面,很多次都想起来余华的《活着》,就像活着中的福贵一样,即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张灯结彩的装点生活。
总会有那个时候,你或许在等某个人,或许等不到某个人,或许只有一个人的孤独时刻。
实际上人的一生大多数都是这种时刻,一个人的孤独,也要张灯结彩,也要留有希望的,走下去。
4、
小说的最后刘副局被人刺杀而死,凶手是谁?谁都不得而知,书中最后只留下老黄所说的一句话:
把事情推诿给时间,其实非常油滑,话没说死,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时间是无限的。时间还将无限下去。
这世界是闹的,你是静的。看着喧闹的人群,看着散发着暖光的灯火,希望你也能为自己挂上一盏灯。好像找到光一样的,去生活。
文:睢睢丹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