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拼的就是抗事的能力!
你能耐得住多大的寂寞,就能守得住多大的辉煌。
最近我在看俞敏洪的创业历程,从他被北大开除到最终创立新东方一路的坎坷历程,冷暖自知。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句新东方校训是如何来的?
其中,俞敏洪申请办学许可证时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
现在办理办学许可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那个时候,想要拿到办学许可证可是非常困难的,而想要办培训机构必须要有办学许可证,否则就是非法经营,最终是要被取缔的。
在当时如果想拿到办学许可证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办学人员必须有大学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而俞敏洪当时只是北大的一名讲师,因为私自办培训班被学校警告,最终开除,所以第一个条件他就不符合。
2. 要经原单位同意。当时俞敏洪就是因为跟学校吵了架,背了处分才出来办学的,所以要回过头去让学校给他出一个可以办学的证明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以上的两个条件,俞老师当时都是不满足,那还要坚持办学,该怎么办呢?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俞敏洪想了一个办法:寻找合作伙伴。他想,如果合作伙伴有办学许可证,那他挂靠到他们名下岂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招生了。
当时有一家名叫“东方大学”的机构,而这家机构的创始人是几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创办的,俞敏洪就找到了这几位教授,说了一下自己想要办英语培训班的想法,表达了想跟他们联合办英语培训班的意向,并承诺会将总收入的25%给到东方大学。
没想到几位老教授同意了。
而校舍、招生、宣传、师资等东方大学一律不提供,都由俞敏洪自己一人承担。这就意味着俞敏洪用总收入的25%仅仅拿到了一个许可证书的使用权。
后来俞敏洪就在东方大学创办了自己的英语培训部。
俞敏洪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将这个英语培训机构越做越大,能够让教室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只要学生多了,收入肯定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尽管自己分出了25%,但是还是能拿到75%的收入。
果然,凭借俞敏洪的格局(当时俞敏洪给他培训机构老师的工资是其他培训机构老师的2倍多,而自己是不拿工资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招生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
但是俞敏洪无时无刻不在想办学许可证的问题,因为毕竟东方大学是别人的,就算自己干得再好,别人说不让你干就不让你干了。
另外,如果自己能拿到办学许可证,25%的钱也不用分给别人了,那可是一大笔的钱。
于是,俞敏洪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自己的办学许可证。
那是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俞敏洪只身一人跑到海淀区教育局去了。刚开口说自己想要申请办学许可证,教育局的人就说:这是不可能的,你不用来了。
俞敏洪心灰意冷,作为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农民”来说,想要通过关系拿到许可证是不可能的。
此时俞老师锲而不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发挥了作用,就是死磕也要死磕下来。
于是,他每过一两个周就去找教育局的人聊天,后来他和那里的人都很熟了,过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也就是1993年年初的时候,教育局的人跟他说:“俞老师,你不是想拿办学许可证嘛,看你在外面帮东方大学干了那么长的时间,一点问题都没有,听说你对学生都非常负责,如果你想拿许可证的话,我们是可以帮忙的”
俞敏洪凭借着自己的人品和处事风格终于打动了教育局的人。后来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在1993年11月16日,拿到了那张久违的办学许可证。
那天狂风大作,马路两旁大杨树的叶子散落一地,被狂风一吹,漫天飞舞,仿佛俞老师的心情一样澎拜,久久不能平复。
但是当他拿到许可证打开一看,傻眼了!
上面的有效期是半年。
原来是教育局的人还是对俞敏洪有点不放心,因为办学毕竟是一件大事,万一出问题,他们是要承担责任的。
但是他们承诺:只要半年内没有任何学生来投诉,你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我们就给你换长期的许可证。
可以说这一天成了新东方真正的开始。
直到现在,新东方的周年庆典都是放在11月16日。
从1990年挂靠东方大学,直到1993年,历时三年俞敏洪终于拿到了办学许可证,实属不易。
其实新东方的诞生,也是因为之前东方大学的缘故,因为当时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已经有一定名气了,拿到许可证从东方大学脱离后,要有一个新的名字,于是就起名为:新东方。
很多时候,当你面临绝境,看似不可能的时候,你只要再咬咬牙多坚持那么一会儿,可能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一帆风顺的人生并非精彩的人生,人生最清晰的脚印,往往是在最泥泞的路上。
=完=